词条 | 渎神的节日 |
释义 | 副标题: 一个思想放逐者的心路历程作者: 张志扬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年: 1997 页数: 302 定价: 15.8 装帧: 平装 书号: 9787542609502 跋 大概是涉足学界太晚的缘故,我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换,因而没有时间也不敢奢望停下来对混沌一片的疑团作结论性的描述。直到“丛书”热的后期,一半诱惑,一半大胆,我才萌生写书的念头,想把十年来困扰我的“虚无”与“悖论”问题交付语言的缺席审判,于是动手写《感觉的悖论》。 在写的过程中,我生性“欲思不能,苦于表达”的窘迫,使本来纠缠不清的“存在与价值”、“个体与类”更加纠缠不清而陷入绝境。后来是一个偶然的机会缓解了濒于断裂的紧张,几个同我一样迟钝的朋友忽发奇想,要凑一套《边缘丛书》挤进早已堵塞的“丛林”。为此,我报了《渎神的节日》,目的在于首先清理自身的边缘性,好在退一步的敞开中为重返《感觉的悖论》找到一条可沟通私人表达和公共语言的引渡角。 对现存事物包括它的理论形态,有两种批判方式。一种是从它自身的逻辑悖论引出它自身的反驳,可以直观地把这种批判叫做突破内限的超出,或者叫连续性的断裂,如果能够断裂的话。还有一种是置它于不顾地另辟蹊径,顶多把它当作自身行为批判的参照,根本不在连续性中。按形式分类,这两种批判可以简单地区别为“学院派”批判和“非学院派”批判。 我的不纯粹身份使我既不能获得这两种批判中的任何一种,又不能或没有能力统驭两种批判而得心应手,所以在《感觉的悖论》中饥饿得像一头布利丹的驴。 现在,《渎神的节日》,从我自身开始,从这样一刻开始——我是怎样从根本不容私人空间的公共空间建立起自我意识的私人空间的那一刻开始,然后一步一步拆除自身的“墙”或“糊墙纸”,一直拆除到最高的同一性根据,即作为终极根据的形而上学本体——上帝,为了找寻个人的真实性及其限度。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从作为终极根据的形而上学本体——上帝那儿流溢出来的逻辑系列,人最切身的语言也统统不过是“传达”或“解释”它的媒介和工具,那么,我们的自由无非是做“愿意的人”,让“命运领着走”而已,即便是偶尔的“偏斜”,那也是承认“垂直”的必然性并以此为尺度的“偏斜”,终究会让命运“拖”入常轨的。“墙”,便成为这个世界的象征,就像“狼”是罗马的城徽一样。 但是,谁能证明这一点? 上帝不言。 那么,任何证明者自身的证明都是一个问题。 例如,巴门尼德的命题“存在即一”,“一即完满的球体”。黑格尔认为这是哲学思维最纯正的开端,伊奥尼亚的自然哲学派的“水”、“气”、“无定形”等在场性的“始基”,都还达不到“存在即一”的纯思地步。 黑格尔忽略了巴门尼德的对存在的无限抽象,其实是最直观意义上的有限佯谬,即把有限的极限意义当成无限本身。因为巴门尼德只是在存在的内部去看存在的无限性,于是有“存在即一”的原始命题。有趣的是,这种内部直观,巴门尼德给了它一个形象的表达:“完满的球体”。这就露了马脚,即露了存在的界面性:“存在——虚无”。 巴门尼德的“存在即一”的原始命题,直呈了一个思维既想界定又想超出的存在悖论。“思”分明在“在”之中,又想到“在”之外对“在”作整体的把握.尽管“思”在“在”之外找不到立足点而冒着放弃自身的危险,也阻止不了“思”的超越性。然而“思”的合理性又是不能容忍悖论的,要么把它分解为两端,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与“虚空”;要么排除“虚空”,只剩下“存在”,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理念”或“实体”。 …… 目录 第一章 墙 小说。监狱,单身囚室。墙一…冷漠的征词:你是罪犯,像狗。我持久而徒劳的抗辩;“ 母亲的死”与“维罗纳晚祷的钟声”。无法解脱的陷阱。有人疯了——我得救,一个自设 的生存空间。 第二章 圈 读书笔记。喂猪。“巴黎手稿”。卢森贝院士的迷妄。狂飚般地攻击:私有制的起源与疏 远化的劳动。是人样的猪,还是猪样的人?前提的界限: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吗? 第三章 俑 独自。“历史的必然规律告诉我们……”、“只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就……”、“我 们要为明天而斗争……”这三个句式中的“社会、国家与世界”。兵马俑上的蒙太奇。“ 恶梦”。希望;我希望于类。我希望于物,我希望于上帝。失望、绝望、无望。骗局的自 欺结构。 第四章 X门 论辩。99:1。与权威争谁家之理?关于无限的芝诺佯谬:巴门尼德、苏格拉底、笛卡儿、 康德、胡塞尔……没有出路。前提的不完备性。《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的一座雕像。x 门。 第五章 垂帘 交往。我与海。学术报告人与高跟鞋的橐橐声。访问:一个女学者家中的垂帘。 第六章 死谷 评论。易卜生的《罗斯莫庄》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生存的两难处境:传统与变革、家 庭与爱情、手段与日的。 第七章 引 交谈。“救救孩子”: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从“人吃人”到“物吃人”的物化过程。 重解“劳动二重性”:欲望与技术的时间王国。人类不超出技术理性的狭隘眼界,人类就 只能在历史中唯物了。“爱是不能忘记的”从爱的神活阶段到世俗阶段,从爱的浪漫阶 段到实验阶段。神秘的走向:虚无或上帝。两个判断:“这个女人在受苦”;“这 个女人不该受苦”。被动的主动性:诱惑。主动的被动性:引渡。 第八章 上帝与虚无 追问。新约·约翰福音第八章:耶稣与行淫的女人。原罪,禁止与引诱。惩罚与考验。道 德罪与宗教罪:宽恕与和解。忏悔I:罪恶就是知识。忏悔II;书,上帝虚荣的使者。忏 悔X:知善恶的理性与原欲中的死本能。“它”——最内在的亦最超越的。 第九章 人思 反省。启蒙与主体性。道德主体性、原欲主体性、意识主体性。劳动主体性中的技术镜像 。劳动与解释的消解。“此在”的界限与解释学的中断。进入“存在”了吗?附录:语义 生成——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 附录 启蒙思想中死去的与活着的 跋 再跋 蒙哀的记忆(第二版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