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闾正
释义

地方官制在秦汉时,本来只有郡、县二级,后因地方权力不断扩大,就增置刺史或州牧,直属丞相,以制约太守,于是地方官制就由二级变为三级了。隋初地方制还是州郡、县三级,据《隋书·地理志》载,杨坚即位时,有州201个,郡508个,县1,124个。州、郡、县均分为上上至下下九等。一般都有两套职官,一套由吏部直接任命的官员,州除刺史外,还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功曹、户曹参军事等;一套由刺史直接辟置的官员,如典签、州都、郡正、主簿、西曹书佐、祭酒从事、部郡从事、仓督、市令等。郡也是如此,除郡太守、郡丞、郡尉由吏部直接任命外,还有光初光曹、光初主簿、县正、功曹、主簿、西曹、金、户、兵、法、士诸曹,均由郡太守自行辟置。县除主官由吏部任命外,其僚佐也由县令自行辟置。这套州、郡、县地方行政机构十分庞大,上上州额定官员323人;上中州311人;就是下下州也有156人。上上郡额定官员为146人,上中郡为141人,下下郡也有97人。上上县额定官员99人,上中县95人,下下县也有47人。州、郡、县如此之多,官吏设置如此之滥,出现了“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狭小区域,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地方行政机构。杨坚接受了杨尚希的建议,按照“存要去闲,并小为大”的原则,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对地方行政机构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整顿,把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二级制,罢天下诸郡,以州直接统县。州设刺史,县设县令。县下五家为保,五保为闾,四闾为族,分置保长、闾正、族正(京畿以外置里正、党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3 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