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化路步行街 |
释义 | 德化街始建于公元1905年。1901年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后,带动了郑州商业的发展。当时的河南巡抚陈龙奏请清政府批准,将郑州辟为商埠,并在郑州周围着手规划道路建设,这才形成了德化街。当时的街道以苑陵街为界,南名天中里,北名惠人街。后因“惠”与“毁”谐音受商人忌讳,清末举人刘邦骥与众商合议,取“德化育人”之意,定名德化街,并沿用至今。 历史解放前,德化街是郑州市最繁华的街道之一。进入年代,德茂祥酱菜园、同仁堂药铺、魁祥花铺、俊泰钱庄、五洲派报社(发行报刊)、博济医院、鸿兴源第一分号、天一泉浴池(德化街浴池前身)、京都老蔡记馄饨馆、老张歪馄饨馆等名店相继出现。这条街南起大同路,北至二七广场,长400米,宽10米,就是这条又短又窄的街道,却聚集着众多名店。鼎盛时期,这里每天接送顾客达万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化街是当时郑州的主要商业街道,十分繁荣。按老辈人的说法,那时候的德化街已经是“天天如赶会,日日似过年”。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以后,经过工商业的改造,德化街愈加繁荣。政府对该街大力整修,铺设柏油路面,店房、店面多次更新,楼房林立,各业具备,德化街成为郑州市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在郑州市的经济地也愈来愈高。毛泽东、刘伯承、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陈赓大将以及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等曾先后光临过德化街,并到当时位于德化北街北段的京都老蔡记馄饨馆就餐,对该店的蒸饺、馄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德化街更是被称为郑州的“南京路”。1987年起,德化街进行旧城改造,北端新建有亚细亚商场,中段有德化街百货大楼、三得利商场、德化街浴池、妇幼用品大楼、刘胡兰副食品大楼等。德化街的改造筑就了一个新的商业巨头------亚细亚,随之而来的就是闻名全国、硝烟弥漫的二七商战,郑州的现代化商业格局也逐渐形成。 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二七商战的硝烟渐退,促使了郑州商业向多元化发展。随着金博大、丹尼斯等大型综合商场的出现,德化街这条百年老街也已风光不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2000年8月,郑州市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同意将德化街建成商业步行街的批复》(郑政文[2000]186号),正式立项建设德化商业步行街。如今,这条总投资约1.76亿元人民币,拆迁面积约5.8万平方米的德化商业步行街已于2002年12月28日正式开街。新的德化街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和理念,是条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集商业、娱乐、休闲、美食、文化、旅游为一体的高品位、高档次步行街。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这条蕴含浓厚历史韵味的百年名街,将以崭新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掠影经历了太久的企盼,背负郑州市民殷切的希望,在万众瞩目中,郑州市德化步行商业街缓缓拉开了帷幕。 位于苑陵街西段的德化商业步行街铜牌标志竣工当日,便引来了众多市民驻足观望。这座铜牌高6.6米,宽2.9米,重2.5吨,通体金黄,是目前“全国第一标志铜牌”。支撑柱为两只钢架结构斗形柱,中间为飞跃而起的巨型铜牌。该标志造型由古代布币演变而来,吸取古代布币精华,运用现代雕塑工艺和环境装置艺术,塑造出别具一格的步行商业街标志。我们知道,商业的发展始于物与物的交换,交换的发展产生了从商品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第三种商品------货币。币材的发展,也经历了牛、羊毛、贝壳、布币、铜币、银、金、纸币发展等形式。 标志矗立在德化步行商业街的货币造型,不仅寓意着商业、货币发展的历史,更显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鲜明的时代特征。 铜牌正面所书“德化步行商业街”中“德”字颇有争议。不少市民认为“德”字少一横为错字,其实不然。该标志所采用字体为钟繇所书,其中“德”字更为钟繇《荐季直表》中的原字,心旁上少“一”横是书法艺术重神韵而轻形的表现。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其书法成就经常被人称颂,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河南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书法家。我们查阅了历史上知名的河南籍书法家,有汉代的蔡邕、许慎,北朝的郑道昭,清朝的王铎。蔡邕真迹因年代久远,早已失传,现存均为后人摹本;王铎则为旧明降臣,取其字迹不妥;而钟繇德高望重,功勋卓越,其书法造诣甚高,文帝曹丕曾赐钟繇“五熟釜”(一种器皿),而且亲自作铭文曰:“于赫有魏,作汉藩辅。厥相惟钟,实于心膂。靖恭夙夜,匪遑安处。百僚师师,楷兹度矩。”其所书《荐季直表》艺术成就很高,元代陆行直赞美此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雕塑渊源德化步行商业街的雕塑共有5组,分别为“花木兰”、“修钟匠”、“小吃”、“古币”和“盘龙吟天”。其中既有反映德化街历史渊源的“古币”、“修钟匠”、“小吃”,也有反映河南地方特色与文化的“花木兰”,更有寓示步行街将腾飞的“盘龙吟天”。可以说,这些雕塑,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郑州、河南文化,展示了中原儿女的精神风貌。 花木兰(1)“花木兰”,位于步行街的西入口处。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剧照为蓝本,既表现了河南的代表豫剧文化,又表现了中国古代女中豪杰木兰的形象,可以说通过这一雕塑有机地把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是德化步行商业街的代表形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雕塑所处的地点就是当年常香玉为抗美援朝献飞机而开始全国义演的第一场所在地,这组雕塑就是以当时演出的一个剧照为蓝本而制作的。 修钟匠(2)“修钟匠”,位于步行街北入口处。德化街在郑州开始形成规模之后,最早就以经营钟表眼镜最为出名,买钟表眼镜到德化街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步行街改造前。因此本组雕像通过刻画修钟匠专心致志修钟表的形象,仿佛使人们眼前又浮起钟表匠扛着行头走街串巷的身影,从而勾起对德化街的遥远记忆,也表达了河南人勤劳、俭朴的美好品质。 小吃(3)“小吃”,位于步行街文化广场。“蔡记蒸饺”、“葛记焖饼”、“合记烩面”,这些熟悉的牌子,哪一个老郑州不能说个一二三四?德化街不仅是一条商业街,同时还以“老字号”的小吃闻名于郑州,小吃文化是德化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想起了“老字号”,他就想起了德化街,这组雕塑让我们能在享受现代都市生活的同时,细细咀嚼这条历史名街曾经有过的淳朴、憨厚的气息,通过这组雕塑也使德化街在完成现代化改造的同时,保留了后人“窥探”历史的一面小窗子。 古币(4)“古币”,位于步行街西入口处。这是我国夏商时代使用的一种货币,货币本身即表现财富,寓意步行街将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其外形酷似古人所使用的鼎的一角,而最早、最著名的“司母大方鼎”就出土于河南,代表了殷商文化,故其又可折射出郑州是商文化的延续。这枚古币造型将文化与商业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可谓构思奇妙,信手拈来。 盘龙吟天(5)“盘龙吟天”,位于步行街南入口处。德化街是条百年老街,是藏龙卧虎之地,闻名全国的第一商战就孕育于此。这组雕塑坐北朝南,四虎位于柱底,上托一条盘旋而上的巨龙,龙嘴向上口衔唢呐,朝天长吟,盘龙卧虎平地起的组合也就寓示德化步行商业街兴旺发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