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释义 |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面积1.15万平方千米。辖芒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瑞丽市。东面与保山市相邻,而北、西、南三面都被缅甸包围,故这五个县级单位当地人又俗称“外五县”。州人民政府驻芒市。2008年常住总人口118.5万。有傣、景颇、汉、傈僳、阿昌、德昂等民族。1953年7月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人民政府驻芒市芒市镇,陆距省会昆明785千米,空距427千米。邮编:678400 代码:533100 区号:0692 中文名称: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外文名称:Deho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行政区类别:自治州 所属地区:云南 下辖地区:梁河、瑞丽等 政府驻地:芒市 电话区号:0692 邮政区码:678400 地理位置:中缅边界 面积:1.15万平方千米 人口:118.5万(2005年)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木脑纵歌会,三仙洞 车牌代码:云N 州花:三角梅 行政区划德宏州辖2个县级市、3个县。 德宏州 面积11526平方千米,人口121.15万(2010年六普数据)。州人民政府驻芒市(原潞西市)。 芒市 面积2987平方千米,人口39万。邮政编码678400。市人民政府驻芒市镇。 瑞丽市 面积1020平方千米,人口18.07万。邮政编码678600。市人民政府驻勐卯镇。 陇川县 面积1931平方千米,人口18.16万。邮政编码678700。县人民政府驻章凤镇。 梁河县 面积1159平方千米,人口15.42万。邮政编码679200。县人民政府驻遮岛镇。 盈江县 面积4429平方千米,人口30.52万。邮政编码679300。县人民政府驻平原镇。 数据来源于德宏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历史沿革公元前424年后,傣族先民在今瑞丽江河谷建立勐果占壁王国(傣语称勐卯弄),建雷允城,遗址尚存。约公元前四世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条国际陆路交通线“西南丝路”开通,中印贸易便已开始,德宏即为西南丝路的必经之地。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探寻到的“滇越乘象国”,即指今德宏和缅甸的部分地区。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开西南夷,德宏为益州郡哀牢地。 东汉属永昌郡哀牢县(今盈江县)。魏晋南北朝属西城县(今盈江县)。唐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和丽水节度。宋大理国时,属永昌、腾越金齿部地。元代置茫施(芒市)、镇西(盈江)、平缅(陇川)、麓川(瑞丽)四路及南甸(梁河)军民府,隶属金齿宣抚司六路军民总管府。1287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随元军南下,途经德宏地区,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载了德宏见闻。明代设南甸(梁河)、干崖(盈江)、陇川宣抚司,盏达(原莲山)、遮放副宣抚司,芒市、勐卯(瑞丽)安抚司,隶属永昌府腾越州。清沿明制,乾隆年间增设腊撒、户撒两个长官司(今属陇川县户撒乡),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设勐板土千总(今芒市芒牛坝一带)。南甸、干崖、陇川、盏达、勐卯、户撒、腊撒土司隶属腾越厅管辖;芒市、遮放土司和勐板土千总隶属龙陵厅管辖。1874年在今盈江县芒允乡发生震惊中外的“马嘉里事件”。1911年10月27日,盈江土司刀安仁、张文光(均为同盟会员)领导“腾越起义”,推翻清政府在腾越边地的统治,宣告成立“滇西军都督府”。民国时期改府厅置道,设弹压委员;1917年改弹压委员为行政委员,设立政区,隶属腾越道。1927年废腾越道,隶属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1932年改行政区为设治局,设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6个设治局(为准县级),属殖边督办。1940年废殖边督办,隶属腾龙边区行政监督。1938年8月31日,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成为抗战期间中国与国际联系的陆路唯一交通要道。1942年5月,日军入侵,德宏沦陷。1945年1月国土光复后,仍置设治局,先后隶属云南省第六区(保山)及第十二区(腾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7月潞西设治局改为潞西县,县城设在芒市。 1950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潞西,德宏解放。军政代表团接管设治局,建立潞西县和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5个各民族行政委员会,隶属保山专区。1952年经政务院批准,瑞丽、陇川、盈江、莲山、梁河改设县,并设畹町镇(县级镇),均隶属保山专区。1953年7月,成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1956年5月保山专区并入德宏,改自治区为自治州,辖保山、腾冲、昌宁、龙陵、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10县及畹町镇。1958年10月,莲山县与盈江县合并为盈江县。1963年8月,德宏与保山地区的建置分开,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盈江、陇川、瑞丽5县及畹町镇。1969年11月撤销德宏州,并入保山地区。1971年11月恢复德宏州,辖潞西、梁河、瑞丽、陇川、盈江5县及畹町镇。1985年改畹町镇为县级市。1992年6月瑞丽撤县改市。1997年4月潞西撤县设市。1999年2月8日,撤销畹町市,设立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副县级)。至此,德宏州辖2市三县,即潞西市、瑞丽市和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以上摘自《德宏年鉴二〇〇二年》) 2010年7月12日得到国务院批准,8月23 日省政府通知将潞西市正式更名为芒市。“芒市”是国务院继1989年以后正式批准的唯一一个专名和通名只有两个字的县级市名称。“芒市”既是专名,其 “市”字又是政区通名。 州情地址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在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位于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德宏,取傣语意为“怒江下游的地方”,东和东北与保山市的龙陵、腾冲相邻,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其它县市都有国境线,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全州东西最大横距为12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为170公里,总面积有11526平方公里,州府驻地在芒市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为14平方公里。 德宏地处云贵高原西部横断山脉的南延部份,高黎贡山的西部山脉延伸入德宏境内形成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的切割山原地貌,全州海拔最高点在盈江北部大娘山,为3404.6米,海拔最低点也在盈江的西部那邦坝的羯羊河谷,海拔仅有210米,全州一般海拔在800—2100米,州府芒市海拔为920米,地表景观由“三山”(大娘山、打鹰山、高黎贡山尾部山脉)、“三江”(怒江、大盈江、瑞丽江)和“四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芒东河)和大小不等的28个河谷盆地(坝子)构成,河谷盆地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的17.1%,其中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坝子有盈江坝(55.23万亩)、陇川坝(29.72万亩)、芒市坝(瑞丽坝20.42万亩)、遮放坝(11.82万亩)。 地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横断山脉西南部、高黎贡山以西的一块自东北向南西倾斜的切割山原。地势的基本特点是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峻岭峡谷相间排列,高山大河平行急下。全州最高点是盈江县北部的大娘山(大雪山),海拔3404.6米;最低点是盈江县西部的羯羊河谷(那邦坝的拉沙河与穆雷江交汇处),海拔210米;一般海拔800至2100米。州府驻地芒市,海拔920米。其地表景观主要由高黎贡山山脉南延的“三山”与“三江四河”构成。“三山”即大娘山、打鹰山和高黎贡山尾部主脉,“三江”即怒江、大盈江和瑞丽江,“四河”即芒市河、南畹河、户撒河与芒东河。 按海拔高度,德宏的地貌可分为七类地带: 一、海拔2700至34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0.22%。其特点是地势陡峭,多呈“V”型谷,跌水瀑布发育,森林茂密;冬有积雪,夏秋雨多雾浓,气候寒冷,无人居住。 二、海拔2200至27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5.64%。其特点是山顶浑圆,谷坡在20至30度,森林较多,局部地方已开垦为轮歇地,可种植苦荞、土豆等,林间牧场可饲养牛羊等牲畜。 三、海拔1800至22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16.52%。此类地带多为州内江河支流源头,次生林多,陡坡垦植也多。 四、海拔1600至18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44.1%。谷坡一般在15至30度,相对高度一般在100至500米之间。由于植被稀少,垦植较多,导致冲沟较多,是州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此外,该地带是旱粮、旱地甘蔗、茶叶、草果、八角及亚热带水果的主产地。 五、海拔950至11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15.25%。其谷坡一般在10至20度之间,植被多为灌丛、草地,冲沟切割较多,水土流失严重。 六、海拔600至95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17.92%,其中耕地面积占全州总耕地面积57.03%。此类型属州内低热层地带之一,是橡胶等热带经济林木与热带水果的主产地。 七、海拔210至600米,其面积占全州土地面积0.39%,属热带河谷季雨林地带。未垦地多为热带原始森林和荒草坡地,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热带动植物园。 口岸云南省有11个国家级口岸、10个省级口岸,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拥有2个国家级口岸(畹町口岸和瑞丽口岸)、2个省级口岸(陇川章凤口岸和盈江小平原口岸)。德宏口岸不仅是中国对缅贸易的主要口岸,也是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口岸。据考证,中国大西南的货运经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直入印度洋,可缩短运距5000千米,其运输费用最低。 畹町口岸:它与缅北九谷(捧赛)口岸毗邻,1937年成立畹町海关。1938年滇缅公路开通后,畹町成为重要的国家级口岸。二战期间,滇缅公路和史迪威公路通过畹町口岸,将国际上的大量援华物资运入我国。中国的10万远征军也从畹町出境,征战缅甸。1950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畹町时,每日进出境运货机动车达200余辆次。1985年畹町撤镇设市。1989年边贸商号达59户,进出口总值2.33亿元。按照当时汇率换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800美元,已跨入小康生活水平。同年,畹町被列为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4000元的189个城市之一。1999年初,国务院决定撤销畹町市,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瑞丽市。 瑞丽口岸:瑞丽是320国道终点。1987年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口岸,与缅甸的国家级口岸——木姐毗邻。历年来,通过该口岸的边境贸易进出口总值占云南省的70%以上,全国的34%,被誉为“口岸明珠”。1991年2月,云南省政府批准在姐告设立边境贸易经济区,建立跨国的中缅一条街,姐告迅速崛起,被誉为“云南的深圳”。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瑞丽为沿边开放城市,并撤县设市。1996年瑞丽以全省最大的边境口岸被国家评为“全国先进口岸”。1998年瑞丽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据统计,2000年瑞丽市接待中外游客15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4亿人民币,占全市GDP的31%。 瑞丽地理位置特殊,东南、西南、西北三面与缅甸接壤,在长达169.8千米的国境线上,进出口通道多达33个。瑞丽与缅甸木姐、南坎,畹町与缅甸九谷共处瑞丽坝子之中,畹町与九谷、姐告与木姐,仅国门之隔。瑞丽优越的地理条件,构成了“一个坝子,两个国家,三个省邦(云南省、掸邦、克钦邦)交界,四大口岸,五座城镇(畹町、瑞丽、九谷、木姐、南坎)”和“一国两城”的独特地域景观。畹町九谷桥把320国道与滇缅公路直接连通。被称为“天涯地角”的姐告是320国道的终点,同时也是史迪威公路的交汇点。 瑞丽是年轻的城市,1954年才开始建设新城。从90年代起加大了城建力度,如今的瑞丽城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长291千米,年供水量468万立方米,建成了华丰大型综合商场、景成大酒店、口岸联检大楼、南卯湖水上公园、瑞丽江广场、珠宝城等一批上档次的硬件设施。 1999年,畹町加盟瑞丽市,从而使瑞丽拥有2个国家级口岸、2座边境开放城市、1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瑞丽市内)、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畹町)、1个省级边境贸易经济区(姐告)、1个州级经济开发区(弄岛),成为云南省口岸和开发区最多的县市,也是云南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周边条件最好、发展潜力较大、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县市。 陇川章凤口岸:它与缅北雷基(洋人街)口岸相依。陆距缅北重镇八莫最近,仅92千米,而八莫是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的第一港口。据史料载,1924年经章凤出口物资8万驮。1991年被列为云南省省级口岸。1997年缅政府定雷基为克钦邦与中国通商的唯一口岸。1998年8月13日,中缅两国举行了隆重的开通口岸典礼。盈江小平原口岸:盈江古代便是滇缅通商要道,并在驿道上设有驿站。1894年中英《滇缅通商条约》签订后,曾一度成为滇缅最繁荣的商道,英国领事馆、海关等机构在芒允相继建立。经芒允出口的商品销往缅北、印度等大部分地区,进口的商品来自五大洲30多个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边境贸易重新崛起,成为盈江县经济主体之一。至20世纪90年代初,口岸公路网络以县城小平原为中心,分别经芒允、那邦、昔马、卡场、苏典、支那通向边境。其中经芒允出境的公路直通八莫,陆距131千米;经那邦出境的公路与“史迪威公路”连接,北上可达克钦邦首府密支那,陆距197千米。 渡口:1950年前,德宏无常设渡口码头,其水运是季节性的,由民间组织竹筏摆渡。1951年后,随着边境经济的日趋繁荣,民间往来频繁,沿江渡口昌盛。较大的渡口于1960年后改用载重1至20吨的木船,1980年后启用机动船。1990年已形成39个渡口。 植被全州依东北高,西南低的地势,形成不同海拔的七类地带:①海拔2700-3404.6米的高寒山区,山势 陡峭,森林茂密,冬有积雪,气候寒冷,无人居住,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22%;②海拔2200-2700米地带,特点是山顶浑圆,谷坡在10-30度,森林较多,局部已经开发为轮歇地,林间草场可发展畜牧业,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5.64%;③海拔1800-2200米地带,此类地带多为江河支流源头,次生林较多,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6.52?%;④海拔1600-1800米地带,植被稀少,垦植较多,导致冲沟较多,是州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带,也是旱粮、旱地甘蔗、茶叶、草果、八角及热带水果的主产地,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44.1%;⑤海拔950-1100米地带,谷坡一般在10-20度之间,植被多为灌丛、草地,冲沟切割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属州内低热层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5.25%,是橡胶等热带经济林木和热带水果的主产地;⑥海拔600-950米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17.95%,其中,农业耕地面积占全州总耕地面积的55.03%,⑦海拔210-600米地带,属热带河谷季雨林地带,面积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0.39%,未垦地多为热带原始森林和荒草坡地,其植物种类繁多,是天然的热带动植物园。 森林覆盖德宏不同的海拔地类形成不同的森林分布带,主要分为热带森林:占全州森林总面积的5.4%;亚热带森林:面积占57.2%;暧温带森林,面积占36.1%;温带森林:面积占1.3%;全州森林覆盖率2003年达到62%以上。德宏这种“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环境使德宏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仅盈江羯羊河谷的季雨林单优娑罗双群落层的热性区系植物就达94%种比西双版纳的82.1%还高,仅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植物秃杉、四数木、云南石梓、娑罗双、龙脑香等就有182种之多。属国家和省级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绿孔雀、红腿小隼、金丝猴、孟加拉虎、亚洲象、眼镜王蛇等就有1959种之多,是名符其实的“云南野生动植物王国王冠上的明珠”。 气候德宏气候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全州紧靠北回归线附近,所处纬度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北面的高黎贡山挡住西伯利亚南下的干冷气流入境,入夏有印度洋的暧湿气流沿西南倾斜的山地迎风坡上升,形成丰沛的自然降水,加之低纬度高原地带太阳入射角度大,空气透明度好,是全国的光照高质区之一,全年太阳辐射在137—143卡/厘米,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4℃~20℃,年日照2281-2453小时,年积温6400-7300℃,年陆地蒸发量在1400-1900毫米之间,干旱指数在0.4-1.2之间。 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霜期短、霜日少,的特点,为多种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越冬条件。 人口到2005年底全州人口共有106.78万人,其中傣族有33.73万人,景颇族有12.89万人,德昂族有1.32万人,傈僳族有2.62万人,阿昌族有2.84万人,佤族有0.09万人,汉族有51.5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比例为52%。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行政区域德宏州按行政区划分为5个县市:⑴芒市,共有6个乡5个镇,88个社区和村委会,全县土地面积2987平方公里,人口34.71万人;⑵梁河县,共有6个乡3个镇,66个社区和村委会,土地面积1159平方公里,人口16.1万人;⑶盈江县,共有7个乡8个镇,100个社区和村委会,土地面积4429平方公里, 人口26.99万人;⑷陇川县:5个乡4个镇71个村民委员会,土地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17.27万人;⑸瑞丽市(含畹町经济合作区):3个乡3个镇,39个社区和村委会,土地面积1020平方公里,人口11.7万人。 经济发展德宏州2005年底全州生产总值达58.84亿元,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54亿元的目标,年均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9.0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3.7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11亿元,五年累计完成生产总值226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27.21亿元,比2000年增长26.35%,年均增长4.85%,工业总产值完成26.94亿元,比2000年增长41.9%,全州人均生产总值达5533元,财政总收入为7.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为4.06亿元,对外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9亿美元,全州旅游总收入为26.82亿元,2000年到2005年五年间,全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79亿元,建成和在建水电站43座,总装机容量达90.4万千瓦,全州公路通车里程达4976.47公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395元,比2000年增长24.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04元,增长31.7%,2000年以来,解决了8899户农村贫困户的安居房和农村17.9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实施完成异地搬迁1970户9428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9133人,解决了85707名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11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5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61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6亿元,增长14.9%。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6:34:40调整为26:36:38。完成财政总收入30.9亿元,增长42.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9亿元,增长42.8%,全州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2.3亿元,增长58.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1亿元,增长30.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亿元,增长20 %。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增长18.6%。金融机构实现存款余额353.5亿元,比年初增长22%,贷款余额191.3亿元,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7.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4%。 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5亿元,比上年增长8.6%。传统产业得到巩固。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0.5万亩,增长4.8%,粮食总产量65万吨,增长7.7%。新种甘蔗38.5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28.2%,甘蔗总面积达80.1万亩,预计总产量414.8万吨。茶叶种植面积35.5万亩、产量1.41万吨。天然橡胶种植面积22.6万亩,干胶产量6212吨。完成肉蛋奶总产量9.5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6.1亿元,按可比价增长9.6%。生物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六树一草”种植面积42.15万亩,总面积达192.6万亩,建成全国最大的坚果种植基地,盈江县被授予“中国坚果之乡”。完成烟叶种植10.3万亩,收购烟叶30.7万担,实现农业产值2.4亿元、烟叶税5000余万元,建成全国最大的香料烟种植基地,德宏被列入全省新烟区开发建设州市。完成冬季农业开发109.9万亩,新增8.65万亩,实现农业产值8.9亿元,增长16.5%。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投资2.3亿元,实施9个“兴地睦边”农田整治项目,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5.5万亩。续建盈江大型灌区等配套项目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万亩。 2011年全州实现工业总产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完成工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22%。制糖、电力、电冶、建材等支柱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90.5亿元,增长18.3%。 开发区200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5个经济特区: 一、姐告边境贸易经济区:于1990年12月26日建立,是云南省第一个经国家批准的经贸、旅游型的经济开发实验区。2000年6月2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在瑞丽召开“姐告边境贸易区”现场办公会,会议明确了姐告边境贸易区是经国务院同意,由云南省政府决定设立,并按“境内关外”方式管理的边境贸易区,是集贸易、加工、仓储、旅游四大功能为一体,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口岸和云南省扩大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和实验区。同年8月28日,德宏州委、州政府在瑞丽姐告举行“中共德宏州瑞丽姐告边境贸易区工作委员会”、“德宏州瑞丽姐告边境贸易区管理委员会”揭牌仪式。 二、瑞丽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于1992年12月3日建立,是经国务院特区办批准的云南省三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 三、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于1992年12月3日建立,是经国务院特区办批准的云南省三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 四、弄岛经济开发区:1992年12月28日由瑞丽市委决定建立。 五、芒市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4月9日建立,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旅游资源中国目瑙纵歌之乡——陇川。 风景名胜:主要名胜有芒市的芒市民族文化宫、树包塔奇观、芒市镇南传上座部佛寺、三仙洞,瑞丽市的畹町原始森林漂江游、滇缅公路终点-畹町桥、畹町生态园、扎朵佛脚印风景区、姐勒金熊塔、麓川古城、淘宝场、姐告口岸、中缅一条街,陇川县的景罕玉兔塔、诱人的景颇绿叶宴、邦角景颇山官衙门,盈江县的允燕佛塔、榕树王、马嘉里事件纪念碑、明代所建的“8关9隘”、姐冒仙人洞、虎跳石与落水洞奇观,梁河县的土司衙门建筑群等。 土特名产德宏小米辣、涮涮辣、酸木瓜、西番莲、德宏咖啡、澳州坚果、柠檬,盈江火烧乳猪、稀豆粉、鹿角蕨、紫糯米,陇川挑手鱼、过手米线、桔子、姐乌茶、王子树青茶、阿昌竹杆烟,瑞丽景颇山竹笋、法坡麻窝楂、土堆鸡棕,梁河桃花浪起花鱼、小锅米酒,潞西牛肉干、撒苤,傣家“毫甩”、泼水粑粑、干腌菜、酸粑菜等。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天蓝、地绿、山青、水秀、人美。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中国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多元文化德宏是中原文化和边地文化、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华文化和南亚文化的交汇地,这里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等五个世居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柔情潺美的傣族水文化、刚毅激昂的景颇族音乐文化、德昂族茶文化、阿昌族的口头文学等各具特色。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和谐共荣,如同一个天然的文化大观园。在这里,会走路的就会跳舞,会说话的就会唱歌,是著名的“歌舞之乡”。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中缅胞波狂欢节、勐巴娜西风情节、珠宝文化节、葫芦丝文化节等,总让游客流连忘返。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达古达楞格莱标”,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552。 2008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德昂族浇花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序号985。 2010年,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目瑙斋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34。 中国玉都中缅珠宝贸易历史久远,早在明清之际,德宏就是闻名的珠宝商道。德宏是全国最大的珠宝玉石交易集散地之一,珠宝玉石贸易额达56亿元,是云南珠宝产业发展的前沿和全国重要的珠宝原料进口和翡翠成品交易地,翡翠毛料经营一度占到全国市场的60%以上。著名的东方珠宝城——瑞丽拥有功能完善的珠宝步行街、华丰市场、水上娱乐园珠宝城、姐告玉城、中缅珠宝街等五大珠宝园区,盈江县拥有全国最大的珠宝玉石毛料交易中心。经营品种除翡翠之外,还有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珍珠、玛瑙、水晶、黄龙玉、树化玉等丰富多彩的品种。德宏是全国最大的树化玉、黄龙玉交易集散地。从事珠宝经营的商户达6000户以上,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来自缅甸、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商户有3000户以上,从业人员15000人。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生活习俗的商人,在这里和谐共处,推动了珠宝市场的繁荣。走进德宏,如同走进梦幻般的寻宝殿堂。 天然摄影棚独特的地理环境、旖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把德宏构建为一个独具魅力的天然摄影棚。在这里,一切天工巧成。有美丽的瑞丽江、大盈江风光;有保存完整的傣家竹楼、景颇山寨等原生态的民居建筑;有各具神韵的民族歌舞、服饰、餐饮、生活习俗;还有美丽的傣家小卜哨、帅气的景颇小伙,信手拈来,就是天生的影视角色。《孔雀公主》、《勐垅沙》、《带手铐的旅客》、《太阳滴血》》、《边寨烽火》、《西游记》、《金凤花开》、《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电影电视,都在这里拍摄过。国内许许多多的影视大腕都对德宏情有独钟,每年有10部电影电视在德宏拍摄。 养生天堂德宏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800~1500米,年均气温18.7℃~20.3℃,年均降雨量1400~17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花开四季,果结终年,山川秀丽。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2.8%,当北方千里冰封时,这里依然满目苍翠,当祖国大地夏日炎炎时,这里刚好温暖宜人。德宏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星罗棋布,目前已建成国内一流的景成地海温泉旅游度假圣地。徜徉在暖暖的泉水中,看白云飞舞,听鸟儿歌唱,让秀美的大自然洗去尘世的疲惫与烦忧。德宏,是人们修身养性、康体养生的天堂,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