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德国政党
释义

德国属于多党制,联邦议院中的两大政党为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民主联盟(与姐妹党巴伐利亚基督教社会联盟属于同一个议会党团)。其他政党有自由民主党、左党和联盟90/绿党。一般都由两大政党之一与其他三个政党之一党共同合组执政联盟。

德国政党

德国曾存在或目前仍运作的重要政党有:

* 德国社会民主党(SPD)

* 基督教民主联盟(CDU)

* 巴伐利亚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社盟,CSU)

* 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 左翼党(Die Linkspartei,已和劳动和社会公平党合并成左党)

* 劳动和社会公平党(WASG,已和左翼党合并成左党)

* 德国自由民主党(FDP)

* 德国国家民主党(NPD)

* 德国统一社会党(SED)(从前东德的执政党)

* 德国共产党(KPD)(1990年重新成立的共产党)

* 左党(Die Linke)

德国社会民主党

德文: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写为SPD;简称社民党。是德国现存的最古老政党,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政党之一。始建于1863年,是德国两大社会政党之一。社民党来源于工人运动, 起初更加明确社会主义性质 (现在依然是社会党国际的成员党);最近,在格哈特·施罗德的领导下,在保持致力于社会福利的前提下,它接受了一些新自由主义的思想。社民党现在(2006年)仍然占有8个联邦部长席位及梅科尔内阁副总理的席位。

党内35岁以下成员组织到社会民主党青年团(Jusos:Arbeitsgemeinschaft der Jungsozialistinnen und Jungsozialisten in der SPD)。

社会民主党

主席 西格玛尔·加布里尔

建立年期 1863年5月23日

总部 Willy-Brandt-Haus D-10911 Berlin

政治思想 中间路线,社会民主主义

国际组织 社会党国际

1.基本政见

SPD在历史上的整和,曾受到德国哲学家马克思的协助,SPD至今仍奉马克思为精神领袖,以马克思的思想主张作为政党政策的蓝本。

在1989年,因为SPD已经从一个工人党派(德文:Arbeiterpartei)转向人民党派(德文:Volkspartei),SPD告别了从1959年一直延用的古特斯贝格宣言(Godersberger Programm),取而代之为柏林宣言。入今,SPD为了能更好的强调党派观点,清晰党派政见(特别是和CDU),将于2007年新发布的党派宣言。

至2006年,SPD是德国大联合政府(SPD,CDU,CSU)的一员,三个政党根据联合组阁协议,社民党旗取得8个内阁席。总理施罗德的办公厅主任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将出任外交部长,财政部长一职则属于颇受爱戴的前州长皮尔·施泰因布吕克。

SPD把社会正义作为它的一个主要政见。经济应该发展,利益应该公平分配,因此公民才能更好的享受社会福利。同时,SPD认为一个强大而重视社会福利的国家才能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一个充分满足下一代需要的财政政策也是非常必要。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为了不同的人群能够获利,SPD提出了新改革议题,如新的富人税政策等。

在社会政治上,SPD致力于民法,开放式社会和公民参政上,它们是自由,正义和团结的基石。

国际政策上,SPD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欧洲一体化和对外政策。

2.组成结构

如今,SPD拥有556185名党员(2007年2月28日),从而超过CDU和CSU联盟成为德国最大社会党派。 凡14岁以上的德国人,在外国长期旅居的德国人,在德国生活的外国人,只要持相同政见,都可以加入SPD。 43%的社民党党员都在60岁以上,8%为35岁以下的青年,三分之二的党员为男性;将近一半的党员是工人或者公司雇员,12%为家庭妇女(或居家男性),11%为公务员

3.历史

社民党创立于1863年5月23日,命名为全体德国工人协会(ADAV)。1869年, 奥古斯特·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爱森纳赫派)创立德国社会民主工党(SDAP),并在1875年5月两党在马克思的调和下,合并拉萨尔派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合(ADAV),完成整合成为今天的社民党。 因为SPD赞成革命反对君主立宪,俾斯麦宣布该党非法,但是1892年又被恢复合法地位。

4.反社会主义法建立

1863-1914:建立,反社会主义法,SPD没有准确的建党时间,一般认为全德工人联合会(ADAV:德语:Allgemeinen Deutschen Arbeitervereins,建立于1863年5月23日,莱比锡)的建立是SPD成立的标志。有时,1875年5月22日到27日,全德工人协会(ADAV)和社会民主工党(SDAP,Sozialdemokratischen Arbeiterpartei,由奥古斯特·倍倍尔和威廉·李卜克内西(爱森纳赫派)于1869年建立于爱森纳赫)合并成德国社会工人党(SAP,Sozialistischen Arbeiterpartei Deutschlands)也被认为是SPD成立的标志。由于1890年秋天开始实施的反社会主义法,德国社会工人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SPD)。一年后,在艾尔福特通过了艾尔福特宣言(德文:Parteitag in Erfurt)。由卡尔·考茨基(Karl Kautsky)和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撰写的党纲拒绝了改革主义,并且向马克思主义倾斜。

早期的SDP经常站在工会一边,并且和19世纪欧洲大多数社会主义党派和社会主义民主党派一样,墨守成规的引导着马克思主义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德华·伯恩斯坦发表了他的修正主义理论,以反对SPD内部占主流的革命理论。他的修正主义理论一直在SPD内部贯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在本质上,他的理论认为:在德国可以通过一次民主的,合法的选举,进行一次政府更替,从而实现德国的社会主义变革。

这个历史性的社会民主主义变革(遭到帝国总理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s)强烈反对和镇压,见反社会主义法(德文: Sozialistengesetze))导致的了SPD党派结构的高速发展,并拥有极高的工作效率。在此期间,被认为是国家力量带言人的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Alfred Graf von Waldersee)多次要求对社会民主人士进行暴力镇压。但是,庞大的工人阶级在最紧要的关头觉醒,并且使SPD很快成为了德国最大的党派。

虽然在俾斯麦时代SPD被残酷镇压,由于工会的支持,SPD总是能够在帝国议会(德文:Reichstag)内外扩大它们在工人中的影响。1890年,SPD已经占据了27.2%的席位,1912年,提高到了34.8%。1913年倍倍尔死后,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和胡戈·哈泽(Hugo Haase)共同领导SDP。

5.SPD的分裂

1914-1919: 第一次世界大战,十一月革命,SPD的分裂,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SPD支持 战争公债(德文:Kriegskrediten)的发行。只有卡尔·利布克那西特(Karl Liebknecht,威廉·利布克那西特之子)和奥托·鲁尔(Otto Rühle)两位SPD议员反对1915年的战争公债。在一次反战游行之后,卡尔·利布克那西特在1916年被捕,并判处监禁。但出于不明原因,他在战争结束前被释放。在战争中,很多议员不赞同SPD越来越低贱的姿态,他们在SPD之外另外组建了一个和SPD没有关系的党派USPD。

1916年卡尔·利布克那西特出狱后,他和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一同组织了左派的斯巴达克同盟,他们又称为“国际派“。由于对战争的不安,他们又停止的USPD的活动,建立了SPD左翼。

加入USPD的不但有左派的反修正主义者罗萨·卢森堡,还有《新时代》(Die Neue Zeit)的发行人,卡尔·考茨基,以及修正主义之父,理论家爱德华·伯恩斯坦。从1915年起,一个叫Lensch-Cunow-Hänisch-Gruppe的,和德国-俄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山大·巴伏斯(Alexander Parvus)很亲近的组织,取代卡尔·考茨基和爱德华·伯恩斯坦,开始影响反修正主义联盟。他们期待德国能在一战获胜,能够在欧洲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解放在沙皇统治下的人民。海恩里希·库诺(Heinrich Cunow,人种学家,SPD党校讲师)在1917年取代了卡尔·考茨基,成为《新时代》的发行人,也成为了后来的《Gölitzer宣言》 和《Heidelberger宣言》的撰写人之一。从1917年开始,当大多社会民主党人开始觉得,战争将以失败告终,该组织的影响力也开始随之开始衰退。

1918年,战争的失败的结局已经注定,在维尔赫尔姆斯哈芬和基尔的水兵开始起义,也就是历史上的德国革命,又称十一月革命。革命使德国皇帝退位,最后逃到了荷兰。在弗里德里希·艾伯特(Friedrich Ebert)领导下的MSPD( Mehrheits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为政府更替做好了准备,同时马克思·冯·巴登王子也将政权移交给了社会民主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斯巴达克联盟和部分USPD支持仿照年前在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在德国建立一个苏维埃政权(德语:Räterepublik)。但是革命的士兵和工人并没有过多把俄国的十月革命做为榜样,他们大多都在为结束战争和推翻军政奔走。在此目标下MSPD和USPD再度合并。这个在艾伯特和哈择领导下的,由MSPD和USPD平等组成的革命政府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政府,它只是作为不久后举行全民大选最终产生国民议会做准备。

在1918年末,多数社会明主党人和少数时候民主党人开始在联合政府中为军事镇压起义的水兵争论不休。MSPD觉得没有授权的行动是违背工人运动民主原则的,他们尝试建立义务警察系统(德语:Volkswehr)和多数社会民主的自由团体。1919年1月,斯巴达克同盟发动第二股革命浪潮,让它横扫德国。社民党主席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聘用自由军团镇压起义。

由古斯塔夫·诺斯克(Gustav Noske)征召的右派民族主义自由军团在多数社会民主党的支持下,对斯巴达克同盟起义(德文:Spartakusaufstand)和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德文:Münchner Räterepublik)进行了血腥的镇压。由此,古斯塔夫·诺斯克也成了魏玛共和的第一任国防部长,同时他也被冠以了“血手“的称号。他应该为众多的,知名的或不知名的,自由军团对革命者的谋杀负责。罗萨·卢森堡和卡尔·利布克那西特在1919年1月15日也未幸免于难。 艾伯特和诺斯克在十一月革命,以及对其的镇压中的觉色,被当时的议会内外的左翼团体和政党的攻击,被职责未“革命的叛徒“。斯巴达克联盟和其他左派革命者联盟在1919年1月1日建立了德国共产党(德语: Kommunis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这也是革命社会民主和改革社会民主分道扬镳的标志。

6. 魏玛共和

从1919年到1925年,SPD的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一直担任年轻的魏玛共和国总理,SPD也主导政府的各个部门。1922年,左派开始崛起,SPD和残余的USPD再一次合并,从那以后,SPD和他们分担了政府部门的主导权,最后在1928年到1930年组成了以海尔曼·米勒(Hermann müller)为首的米勒II内阁大联合政府。奥托·布朗(Otto Braun)在普鲁士从1920到1932也一直担任普鲁士总理。

由于一些工人阶级选民投向了德国共产党,SPD一直试图作为反对党来保持在帝国内部政治的影响以减少选票的流失。SPD的社会基础在魏玛共和国期间以工会组织的专业工人队伍为主。

虽然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纳粹党,NSDAP)开始逐渐崛起,SPD还是保持了它的选民群体。纳粹党依靠年轻选民甚至非选民赢得了选举,但是SPD并没有太多的反对。由于SPD结构上的症结,它不愿意和被SPD称为社会法西斯的德国共产党(KPD)合作,同时其他边缘化的公民党也不是对抗纳粹的好伙伴。

SPD议会议员采取的妥协政策导致了在布吕宁政府(Regierung Brüning 1930-1932)中一部分年轻党员和SPD左派越来越多的责备。1931年一部分SPD左派再度组成了SAP(Sozialistische Arbeiterpartei Deutschlands)。 在一场被称为普鲁士政变(Preußenschlag)的运动,SPD最后的堡垒也被攻破。SPD在其他所有党派对授权法投了赞成票的的情况下,毅然投出了反对票,捍卫了它作为一个强调民主的党派的荣誉。

在SPD的所有党产被没收以后,相当一部分的党派领袖移居它国。在1933年5月17日SPD的一些SPD议会主要成员在生命威胁下通过了希特勒的外交解释。同年6月21日,SPD收到了希特勒的禁令,7月14日,SPD被禁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社民党和新成立的德国共产党(由大部分SPD脱离者组成)成了新的激烈竞争对手, 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德国革命 (参看魏玛共和国)的余热。柏林的普鲁士政府领导人,社会主义者布劳恩,1932年7月20日在军事政变中被驱逐,1933年纳粹党禁止了社民党。社民党引以为豪的是他们是1933年唯一一个在投票中反对授权法的政党。

二战以后社民党重建。在西德, 社民党起初处于在野位置, 但是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和赫尔穆特·施密特从1969年直到1982年领导了联邦政府。在1959年的哥德斯堡计划中社民党摒弃了阶级政党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概念,继续推行社会福利计划。虽然起初社民党反对西德于1955年加入北约, 不过现在十分强烈的支持德国加强与联盟的关系。

在苏军占领区也就是后来的东德,社民党强迫与德国共产党合并成德国统一社会党。1989年东欧巨变以后,东德的社民党重新回到独立政党状态,两德统一后与西德社民党合并。

7. 当前问题

在格哈特·施罗德领导下社民党宣称建立一个更好的平台减少失业。SPD以40.9%的支持率成为1998年德国联邦选举最有力的政党。社民党获胜至关重要的力量在于大城市和拥有传统产业的联邦州。通过与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SPD在1982年选举失利之后16年重新回到执政位置。

1995年11月奥斯卡·拉方丹经过选举成为社民党主席,同时他也是政府内阁成员出任财政部长,1999年3月因与总理理念不合,辞去党内和政府职务。施罗德继拉方丹之后成为党主席。

在2002年9月选举,SPD得到了全国选票的38.5%,以很小的优势战胜CDU/CSU,在绿党的帮助下组成新一届联合政府。2004年欧洲选举对社民党是一场灾难,在全国范围的选举中取得了最坏的成绩:二战以后的最低点21.5%。这一年早期,社民党领导权从总理格哈特·施罗德移交给了弗朗茨·明特菲林,这被广泛认为是要解决党内对联邦政府推行的经济改革的反对。

SPD的成员从很多年前就开始减少。1976年SPD拥有一百万成员,到1998年选举胜利只有77万5千,2003年9月降到了66万3千, 2005年11月只剩下59万1千人。

2005年4月,党主席明特菲林公开反对在德国自由市场经济中的过于牟利,并且要求联邦政府在推进经济正义方面更多干涉。这引起了一场主导全国新闻几个礼拜的辩论,成为了几乎所有主要期刊头版文章的主题,也得到了主要电视新闻几乎每天报道。明特菲林的建议已遭到一些雇员组织和经济学家批评,但是仍然得到公众支持(某些民意测验有75%支持)。

2005年1月,一些SPD成员离开该党成立了劳动和社会公平党 (WASG) 反对SPD的新自由主义倾向。2005年5月,前SPD主席奥斯卡·拉方丹 加入新党。

2005年,一向有“社民党家乡”之称的北威州举行大选,5月22日公布的第一轮选举结果显示,SPD落后主要对手CDU/CSU 7个百分点,失去了长达39年的执政党地位。从而导致施罗德政府建议2005年秋季提前举行联邦国会大选。

2006年4月10日,社民党主席马蒂亚斯·普拉策克因听力严重下降辞职。[1]五月起由临时党大会选出的前副主席库特·贝克继任。

8.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社民党领袖

奥古斯特·倍倍尔(August Bebel)

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

卡尔·考茨基(Karl Kautsky)

爱德华·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

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

[编辑] 两次大战间的社民党领袖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菲利普·谢德曼

Gustav Bauer

赫尔曼·米勒(Hermann Müller)

[编辑] 社民党主席

奥古斯特·倍倍尔和Paul Singer 1892-1911

奥古斯特·倍倍尔和Hugo Haase 1911-1913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和Hugo Haase 1913-1916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1916-1917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和菲利普·谢德曼 1917-1919

欧托·维尔斯和赫尔曼·米勒 1919-1922

Arthur Crispien,欧托·维尔斯和赫尔曼·米勒 1922-1928

Arthur Crispien和欧托·维尔斯 1928-1931

Arthur Crispien,欧托·维尔斯和汉斯·福格尔 1931-1933

欧托·维尔斯和Hans Vogel流亡 1933-1939

汉斯·福格尔(Hans Vogel) 流亡 1939-1945

库尔特·舒马赫(Kurt Schumacher) 1946-1952

Erich Ollenhauer 1952-1963

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 1964-1987

Hans-Jochen Vogel 1987-1991

Björn Engholm 1991-1993

约翰内斯·劳(Johannes Rau) (代理) 1993

鲁道夫·沙尔平(Rudolf Scharping) 1993-1995

奥斯卡·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 1995-1999

格哈特·施罗德(Gerhard Schröder) 1999-2004

弗朗茨·明特费林(Franz Müntefering) 2004.3.21-2005.11.15

马蒂亚斯·普拉策克(Matthias Platzeck) 2005.11.15-2006.4.10

库特·贝克(Kurt Beck) 2006.4.10-2008.9.7

弗朗茨·明特费林(Franz Müntefering) 2008.10.18-(现任)

西格玛尔·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2009.11.13-至今

9. 社民党的政府主要官员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1918

Philipp Scheidemann 1919

Gustav Bauer 1919-1920

赫尔曼·米勒 1920 og 1928-1930

维利·勃兰特 1969-1974

赫尔莫特·施密特 1974-1982

格哈特·施罗德开始1998

10.德国总统

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1919-1925

古斯塔夫·海涅曼 1969-1974

约翰内斯·劳 1999-2004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

Deutschlands Christlich-Demokratische Union,简写为CDU,简称基民盟,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最大的政党之一,党员成分主要是企业主、农场主、职员和知识分子。传统上是一个天主教、男性的政党。

1.党史

基民盟的前身是魏玛共和国时期于1945年7月成立的天主教中央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在德国西部地区(巴伐利亚州除外)和柏林建立了基督教民主党地方组织。1950年10月在戈斯拉尔举行第一届联盟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基督教民主联盟,首任主席是康拉德·阿登纳。

2.执政历史

基民盟1947年与基社盟结成姐妹党,1949年至1969年,1982年10月至1998年,2005年10月至现在为执政党。

3.两德合并以后的发展

1990年10月1日原联邦德国和原民主德国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在汉堡会议中心举行合并党代会,西德总理、西德基民盟主席科尔和民德总理、民德基民盟主席德梅齐埃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为合并后的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正、副主席。

1. 基民盟主席,1950年至当前

康拉德·阿登纳1950-1966

路德维希·艾哈德1966-1967

库尔特·乔治·基辛格1967-1971

赖纳·巴泽尔1971-1973

赫尔穆特·科尔1973-1998

沃尔夫冈·朔伊布勒1998-2000

安格拉·默克尔2000-

2.基民盟/基社盟在国家议会中的主席

Heinrich von Brentano di Tremezzo (1949-1955)

Heinrich Krone (1955-1961)

Heinrich von Brentano di Tremezzo (1961-1964)

赖纳·巴泽尔(Rainer Barzel) (1964-1973)

卡尔·卡斯腾斯 (1973-1976)

赫尔穆特·科尔 (1976-1982)

Alfred Dregger (1982-1991)

沃尔夫冈·朔伊布勒 (1991-2000)

费烈德里希·美尔兹(Friedrich Merz) (2000-2002)

安格拉·默克尔 (2000-)

基督教社会联盟

CSU – Christlich-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 ,简称基社盟,是德国拜恩州的一个基督教保守主义政党。在联邦层面该党和其姐妹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在联邦议会共同组成一个党团,代表颜色与基民盟相同,为黑色。

1.党的宗旨

为人民谋幸福,给社会各种人从事政治的机会,创造良好的国家财政、福利、劳动岗位,注重家庭和教育、艺术和文化、环保、农业保护和消费者利益,以及全民的安全

基本数据

成立日期: 1945年9月12日,

1945年10月13日

成立地点: 慕尼黑,

维尔茨堡

主席: 埃德蒙·施托伊伯

副主席: 英格·弗里德里希,

贝阿特·梅尔克,

霍尔斯特·塞霍佛,

巴巴拉·施塔姆

主记长: 托马斯·鲍尔,

亚历山大·拉德万

秘书长: 马库斯·斯约德

党员: 173,000

(2005年2月)

妇女比例: 约18%

国家的

政党资助: 10,550,126.28 ?

(2005年)

党组织: 10个地区支部,

108个县支部

通信地址: Nymphenburger大街64号

80335 慕尼黑

SAM地址号码 at.ul.bg.lh

2. 党史和执政史

该党以基督教社会主义为指导,在二战后1945年由昔日的反法西斯人士成立,1957年击败州内对手巴伐利亚党并执政延续至今,将近50年,创造了德国国内政党的执政纪录。

3. 党的指导思想

该党奉行基督教社会主义和保守主义。“保守”此处指:保留基督教价值观,保留传统、自然的事物。

4. 党的群众基础

该党主要受到资本家和劳工、庄园主和农民、独立经营的小业主的支持,在性别基础上主要受到男性选民的支持(女性选民更青睐社民党),但是在党的宣传上希望获得包括家庭主妇、退休群体等社会各个阶层和职业的支持。

5. 党的外围组织

所属的青年组织:基社盟青年团

6. 州内选举纪录

该党在每次州议会选举中所得票数均过半:

1999年:64%

2002年:58.6%

2003年:60.7%

2004年:57.4%

联盟90/绿党

Bündnis 90/Die Grünen,缩写:GRÜNE,中文常简称为德国绿党。是德国的一个政党,其前身是1970年代末期兴起的新社会运动的一部分。1980年,绿党(Die Grünen)正式在西德成立。这是当今世界上成立最早、同时也是最为成功的绿党组织。而在1989年至1990年间,东德的一些民权运动团体联合组成了联盟90(Bündnis 90)。1993年,联盟90并入德国绿党。从1998年开始,德国绿党成为了执政联盟的一部分。

历史

1970年代: 创立

1970年代末期,环境保护主义者和和平主义者组建了名为“绿色”(Die Grünen)的政治组织,中文称之为绿党其政治纲领是反对环境污染、核能的过分利用、北约的战略以及其他各种过度的工业化行为。其早期的重要人物包括:鲁迪·多茨克(Rudi Dutschke)、海因里希·波尔(Heinrich Böll),佩特拉·凯利(Petra Kelly)以及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1980年代: 进入联邦议会

1982年,一部分成员离开绿党,另行组建了生态民族党。而继续留在绿党的成员则更加旗帜鲜明地支持以下观点:反战、反对限制移民和堕胎、支持吸食大麻的合法化、为同性恋者争取权利。同时鼓吹他们称之为“反独裁”的教育观念。他们更倾向于采取温和的抗议行为,但也会在为诸如反对核武器、核能或者是在法兰克福机场修建一条新的跑道而进行的示威活动中与警方发生冲突。这些行为似乎与那些离开绿党的人士很相似,但那些离开绿党的人士是不会采取温和的抗议行动的。

1990年代:两德统一, 放弃议会

在1990年12月竞选, 发生在被重新统一的德国, 绿党在西方没有通过5%选票门槛。它只归结于德国竞选法律的临时修改, 分开地运用5%"障碍" 在东德和西德, 绿党获取了所有议会席位根本。这是因为在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的领土, 绿党与B5undnis 90 (联盟90)共同努力 (一宽松编组民权活动家以不同的政见), 终于获取超过表决的百分之5 。某些人民归因于这恶劣的表现竞选的勉强迎合民族主义和爱国心流行心情, 反而集中于主题譬如气候变化(竞选海报骄傲地当时陈述: "大家谈论德国; 我们谈论天气!", 释义德国全国铁路公司的一个普遍的口号) 。在1994年竞选, 然而, 党的西部分支回到了Bundestag 当绿色得到了7.3% 表决全国性和49 个位子。

1998-2002: 绿党作为执政党, 第一届

摄于2001党会1998年,即使得票率轻微下降(6.7%), 绿党获得了联邦议院47个席位并且与德国社民党组成了联合政府。约施卡·菲舍尔成为新政度的副总理和外交部长,除此之外绿党还在其他俩个绿党成员在政府中担任大臣(安德亚·菲舍尔, 后来是雷娜特·库埃纳斯特和于尔根·特里廷).

左党

左党(德语:Die Linke)成立于2007年6月16日,由原左翼党和劳动社会公平党合并而成。

现任党主席是原左翼党主席罗他·比斯奇和原劳动社会公平党主席奥斯卡·拉番坦。该党自认为比国会中其他政党更左倾,谋求实现民主社会主义。

左党目前有约7 4500名党员,其中约6 0000来自原左翼党,其余来自劳动社会公平党或者是新党员。该党自称要维护全体人民利益。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7:3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