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掼稻簟
释义

(元代)王祯图/文

掼,抖擞也。簟,承所遗稻也。农家禾有早晚,次第收获,即欲随手收粮,故用广簟展布,置木物或石于上,各举稻把掼之,子粒随落,积于簟上。非惟免污泥沙,抑且不致耗失,又可晒谷物,或卷作屯,诚为多便。南方农种之家,率皆制此。

摘自《东鲁王氏农书·农器图谱》

秋收偶见“扳禾桶”

(当代)

半个世纪之前,南方水稻脱粒普遍用禾桶,或方,或圆,粤地又称“扳桶”。

图中“扳桶”由三部分组成:下边为圆形木桶;桶正面有凹口,上安一块厚横木,横木上安放打禾梯;最上边是用竹篾编成之打谷围。潮汕地区过去有《摔桶打谷》歌谣:“竹木城门无关锁,挂张梯子乃短短。把总人去缴公粮,出来见了阿黄稿。”“把总”是明清时低级军官,喻农夫双手攥住稻捆;“黄稿”则是脱粒后之稻草。王祯先生记载,元代南方农家水稻脱粒方式是“掼稻簟“,而明代《天工开物》中则有以木桶击稻脱粒之图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