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荀子礼学研究
释义

基本信息

作 者: 陆建华

出 版 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条 形 码: 9787810529396 ; 978-7-81052-939-6

I S B N : 7810529390  出版时间: 2004-12-1

开 本:  页 数: 200

定 价: 13 元

内容简介

《荀子礼学研究》将荀子礼学置于先秦时期广阔的思想文化背景之下,从哲学层面全面解析荀子礼学的内容、结构和体系。《荀子礼学研究》认为荀子礼学以礼的价值说明为思维的起点,以礼以解“弊”的诸子批判为终点;荀子礼学包括礼之价值论、礼之发生论、礼之本质论、礼为人本论、礼之认识论、礼乐同构论、隆礼重法论、礼以解“弊”论等内容。

在礼的价值论方面,荀子用礼是先王之道、诸侯治国之道、宇宙主宰,以及礼矫性养欲、规范行为,证明礼的政治价值、人生价值和形上价值。在礼的发生论方面,荀子通过天人相分的论证,否定了礼与天的联系;并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证明了礼因“欲”生和礼为“分”生;此外,荀子还探讨了具体的礼的制作问题。在礼的本质论方面,荀子判定礼主要是政治制度,兼具道德规范和宇宙之道等双重属性。在礼为人之本质论方面,荀子以有礼与无礼作为人物之别的标准,以言行是否合礼作为圣人与凡人的区别,以是否实践礼作为社会等级重构的依据,但是,荀子却无法化解人性与人的本质问的对立。在礼的认识论方面,荀子视礼为认识对象,以礼有可知性和人有认知能力证明知礼的可能性,以心灵为知礼的物质器官,并限定知礼主体为圣人和君子。在礼乐同构论方面,荀子从礼的角度观察乐,得出礼乐同功、同源、效法对象相同,礼之“别”决定乐之“和”的结论。在隆礼重法论方面,荀子援法入礼,并用政治层面的礼法并重和理论层面的礼尊法卑重新规划二者的关系。在礼以解“弊”论方面,荀子以礼为标准批判荀子,指出诸子之“弊”在于违背礼乐。

最后,《荀子礼学研究》还略论荀子礼学在荀子哲学中居于核心地位,荀子礼学是先秦儒学礼学与先秦诸子礼学的集大成者。

本书目录

序一 荀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李宗桂)

序二 (孙以楷)

引论

一、礼学·荀子礼学

二、基本思路

第一章 荀子礼学产生的思想前提——春秋战国时期礼学的诞生与发展

一、春秋时期礼学的诞生

二、战国时期礼学的发展

第二章 礼之价值论

一、礼的政治价值(上):先王之道

二、礼的政治价值(下):诸侯治国之道

三、礼的人生价值:矫性养欲、规范行为

四、礼的形上价值:宇宙主宰

第三章 礼之发生论

一、天人相分:礼非天出

二、人性本恶:礼因“欲”生

三、人“群”需“分”:礼为“分”生

四、制礼主体:先王圣人

五、制礼仿效对象:天地和人

第四章 礼之本质论

一、礼的主要方面:政治制度

二、礼的次要方面(上):道德规范

三、礼的次要方面(下):宇宙之道

第五章 礼为人之本质论

一、有礼与无礼:人物之别

二、是否合礼:圣凡之分

三、能否行礼:等级重构标准

四、人本人性:分离对立

第六章 礼之认识论

一、认知对象:惟礼为上

二、知礼前提:人之能知与礼之可知

三、知礼器官:惟有心灵

四、知礼主体:圣人君子

第七章 礼乐同构论

第八章 隆礼重法论

第九章 礼以解“弊”论

余论 荀子礼学的定位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4: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