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荞麦白霉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荞麦白霉病病原中文名:异形柱隔胞 病原拉丁学名:Ramularia anomala Peck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荞麦 主要为害部位:主要侵害叶片 为害症状初发病时在叶面产生浅绿色或黄色无明显边缘的斑驳,病斑扩展有时受叶脉限制。叶背面生白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形态特征子实体生在叶背,子座仅数个细胞;分生孢子梗无色,密集,无隔膜,顶端偶而分枝,无膝状节,顶端圆形,大小15~60×2~3(μm);分生孢子数个串生,单胞端尖,无色透明,最上部的分生孢子顶端呈钝圆形,大小12~18×3~4(μm)。 传播途径中国南方该病终年存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水滴溅射辗转传播,不存在越冬问题;北方则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表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孢子又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进行再侵染。 发病条件湿度是该病发生扩展的决定性因素,雨水频繁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1)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 (2)适当密植,避免浇水过量。 (3))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