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垓下古战场遗址
释义

世界七大古战场之一、被专家们称为"东方滑铁卢"、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争——楚汉相争中的垓下之战的古战场遗址位于位于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的韦集镇垓下村。垓下古战场遗址(俗称霸王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间广为流传的“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优美动人的故事均出自此。

公元前二O二年,楚汉战争后期,项羽率十余万大军退至垓下,以河为屏障,堆土为营垒,深堑拒敌。刘邦率数十万汉军四面包围,展开决战攻势。汉军夜唱楚歌,羽闻之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爱妃虞姬弹剑哀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伏剑自刎,留下了“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中决定性的战役,既是楚汉相争的终结点,又是汉王朝繁荣强盛的起点,此战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因其规模空前,影响深远,被列为世界著名古代七大战役之一,有“东方的滑铁卢”之誉。

出土各类文物共计170余件

垓下遗址为一古代城址,遗址四周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凸起的城墙,后因战乱和农田改造,大多已被平毁。现在,地表上还散布有大量的红烧土和秦汉时期的筒瓦、板瓦及陶片等。 出土了各类完整和可复原的器物170余件,主要是石器、陶器、铜器、铁器和钱币等。其中,石器有斧、铲、镞、刀等,陶器为大宗,有新石器时代的鼎、壶、罐、缸等,也有秦汉时期的罐、豆、壶、瓦等。此外,红烧土上还被发现有大量的稻谷,早在龙山时期,先民们就已在这里从事水稻种植,这些遗物的出土对了解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及周边地区发生了史上著名的楚汉战争--垓下之战,出土的铜箭镞、铁箭镞、楚蚁鼻钱等文化遗物符合秦汉之际的特点,从考古方面佐证了这一历史事实。 早期城址填补安徽史前空白 垓下城垣除地上部分已平外,地下及基础部分保存较为完整,结构比较清晰,城址为圆角长方形,接近椭圆形,方向350度。城内面积(不包括城垣)约15万平方米,包括护城河,城址面积近20万平方米。填土内包含有龙山时期的鼎足和陶片,其上被一座同期的陶窑叠压,这表明下层城垣的年代属于龙山时期。 垓下遗址在大汶口文化晚期已是一处有人居住的聚落遗址,发展至龙山文化时期(距今约4600--4300年),进入第一个鼎盛时期,成为一个区域文化的中心。 “垓下古战场遗址为中华文明起源找到了新的佐证,说明在这个时期就已经有了文明的曙光。 垓下早期遗址成为我国继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史前城址发现之后,在淮河流域的又一次重要发现,填补了安徽无史前城址的空白,是安徽史前考古的一个重大突破,它的发现为探讨我国早期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演变轨迹以及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都提供了宝贵的考古新资料。

对研究古代城市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垓下遗址是一处十分重要的古代城址,大体包含新石器时代晚期和秦汉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有城垣、城门、护城河、道路与排水系统,夯土建筑基址、活动场所、窑址、红烧土遗迹、水井、灰坑等重要遗存。古城址的面积约15余万平方米,属于我国史前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址,秦汉时期一座小城,主要依托当时的地形地貌与自然河道,该城坐北朝南,临水而建,考虑到了交通和防御的实际需要,设有陆门和水门、护城河等与自然河道相连,不仅可解决城内排水问题,还能很好地解决用水与交通运输问题。城内有红烧土居址、夯土建筑基址、水井等生活居住区,道路、排水沟、陶窑等生产作坊区等重要遗迹区划,表明当时两次建城都曾有一定的布局规划。这对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垓下古城址的新发现,给认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出土的各类文物和新发现的早期史前城墙,不仅佐证了垓下的历史,大大提早了垓下遗址的年代,还对探讨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以及研究中国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2: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