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僮人入桂
释义

僮人入桂是指发生在中国广西的大移民事件,从秦汉开始,绵延唐宋,元末明初达到顶峰,所以一般的僮人入桂是指元末明初的那次。

僮人最早是生活在今天的云贵荆楚地区,是濮人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贵州的濮人后来曾迁徙到四川,被称为僚人入蜀。

元末明初,明军经略云贵,清剿西南的残元势力,明军并以军屯的方式在云贵定居了下来,导致西南云贵荆楚地区的僮人被挤压,大批进入今广西一带定居,该事件在广西地方志中有明确记载。

一,云贵地区的濮人集团

濮人是最早之前生活在云贵荆楚地区,直到今天,壮族的各支系都自称自己是濮壮、濮侬、濮依(亦作布壮、布侬、布依)等。

壮族在商朝周代称为濮或僰,晋至隋唐称为僚,宋始称为僮,沿用到1958年改为现在的壮。

濮人是个大称谓,是当时的汉人对非汉民族的一个统称,其中有今天的孟高棉人的祖先,而很大部分壮族人的祖先也是濮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昭公十九年(纪前256年)“楚冒玢于是乎伐濮”,“楚子为舟师以伐濮”。史上有名的“楚濮战争”揭开了广西壮族来源之迷。《国语郑语》说:“荆子熊严,生子叔熊,逃难于濮而蛮”。也即壮族的开国之地乃是“濮国”,第一任国君是“叔熊”。但是,“濮”早在商周已经存在。《尚书。口誓篇》有武王带领八个民族伐殷,其中就有濮族,他们当时的领地所在不详。《中国地名词典》中载:“濮,周国名,在湖北石首县南”。《左传》昭公九年》詹桓伯说“自周王克商。。。。。。巴,濮,楚,邓吾南土也”。大量的文献记载着“濮”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风俗,如《国语。郑语》,《古文苑》,华阳国志》等等。所以根据当时濮的隶属关系推断,应该是在川湘鄂交汇之处,起码,商朝时已经形成“濮国”。

濮国实际上应属于一个部落联盟性质的松散体。

僰亦称摆夷。最早见于《礼记 王制篇》作“棘”字,所谓“屏之远方,西方曰棘”,“有罪贬远方,以棘围之”。 僮(来自非汉裔的壮族先民)最早见于西汉的《史记》而非宋代。

《史记西南夷传》有“僰僮”而《华阳国志》《巴志》及《南中志》对于巴郡和南中称其属夷皆用“濮”字。由于壮话的濮或僰都是“我”的意思,不管地域方言的差异,都不会将这个词读作其他声调,只是汉文字表述因人而异,故出现“濮”和“僰”的文字书写因为地域相远和表达习惯不同,而出现两种称谓,即使是当今的外文翻译汉文,也有“好莱坞”和“荷里活”之分,香港和大陆的译音和文字表述相差很远。

楚濮之战,濮战败,退至川西南,即今川黔云一带生息繁衍。而战俘即被“有罪贬远方,以棘围之”,在原来的“濮国”,距楚国当然是远方。“濮国”虽灭,但是濮人在川黔云一带却不断壮大。到汉武帝时,僰人不甘汉人的压迫和统治揭杆起义,武帝平乱后设立犍为郡,管僰道等使二县。

二,僮人(濮人)迁入广西的三个阶段

1,秦汉时期。

《史记· 主父偃传》记载: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大将“赵佗、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兵锋直指今岭南地区。 岭南地区的土著是南越人(今广东一带)、西瓯越人(今广西北部)、骆越人(今广西南部、越北红河流域),他们错误地采取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术,与装备精良的秦军进行阵地战,在今桂东北一带与秦军展开大规模拉锯战,与秦军拼消耗,双方相持达四年之久,期间西瓯越人首领译吁宋被杀,秦军主帅屠睢亦死于越人的偷袭之中。秦始皇于是下令岭南越人史禄负责开灵渠,前214年,灵渠开通,秦始皇派遣任嚣、赵佗率领秦军重新发动攻势,西瓯越人的抵抗被彻底粉碎,西瓯越人人口损失惨重,精壮几乎全部战死,残余少量老弱遁入山林,不肯与秦军合作。这就为生活在今云贵荆楚地区的濮人渗透到岭南打开了缺口,濮人开始大规模迁徙填补西瓯越人留下的空间。 南越人最后与南下的汉人融合成广东汉族,西瓯越人则被逐渐渗透来的濮人以及后来的汉人所同化融合,西瓯越人融入了今天的广西汉壮等各族的血液中。笼统的讲西瓯越人是谁的祖先并不对,西瓯越人实际上已经消融在广西各族的大海里了,并不能够不用论证一步到位的将某一族群称为西瓯越人或骆越人之后。

2,南北朝、唐宋时期。

这一时期主要体现在南北朝时期濮人向四川一带迁徙,参见僚人入蜀词条。濮人在游牧民族昆明人(应为今西南的彝族、纳西族等先民)的冲击下,被迫向西北、西南方向迁徙,其中向西北的称为僚人入蜀,西南的是僮人入桂的第二阶段。

唐宋时期,云贵地区,尤其是云南地区的濮人后裔不断沿左右江东下,并占据一定地位,南移到今越南北部地区的侬智高是其中的典型(但岱侬族很大部分是明清时期才进入越北的)。

北宋时期,因为岭南处于宋朝与侬智高、交趾(今越南)三方拉锯地带,战乱频繁,尤其是皇佑年间的侬智高事件以及宋熙宁四年(1071年)交趾侵略岭南两次事件,对岭南人口损耗极大。这也为大量僮人迁徙到岭南留出了空间,例如民国二十三年张岳灵修、黎启勋等纂《阳朔县志》卷一中就记载了本县的僮人是北宋期间迁徙而来的事实;“……本县(阳朔)民族以汉、僮、瑶三种为土著……僮族则由宋代北来……全县人口……僮族占十分之二。”

3,元末明初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为清除西南残元势力,下令傅龙德、蓝玉、沐英率三十万大军平定西南的云贵地区,遂拉开了影响至今的彻底改变西南民族分布格局的明初平南战争。

明军采取军屯方式,士兵占领一地既驻扎屯田,这种实际上的武装移民挤压了云贵荆楚地区的僮人生存空间,无法与之对抗的僮人被迫离开云贵荆楚,并最终造成云贵荆楚的僮人被迫大批南迁进入岭南的广西地区,这就是著名的僮人入桂事件。

明万历《广西通志》记载:“国初有湖北獞者,由黔中入柳桂,性剽悍,其后党类日滋,浸肆侵剽,村落之间,几无宁宇。”

《粤西丛载》记载:“湖北獞,原自湖广靖州,由怀远流来,浸没古田境土,与南獞异,弘治年间,来本县,杀逐良猺,并有其土。”

明隆庆三年(1569年),广西人张翀在题为《乞处广西地方,并甄别两广人林疏》的上疏中也指出:“臣本广西人,目击本省之害,州县残破,人民游离,欲呼号阙下以就乡井之危,非一日矣。(中略)臣请言广西之害,广西自秦汉以来,只有土人,土人皆不为盗,为盗者獞也。獞人入粤西(粤西指广西),自国初开始。国初取贵州之地而府卫之,刘南征之兵而屯田之,贵州之夷,势不能敌,其大伙名獞家者,相率二万余徒,徙於广西之西南界。此獞人入粤西之始也。当是时荒山茂林,聊以匿命,岂谓生齿日富,逐盘踞占害,使州县不保,如今日然哉。”

这股来自云贵荆楚的滚滚僮人洪流,迅速淹没秦汉以来,绵延唐宋的早前濮人先民迁徙到广西的人群,并最终,将僮人的称谓赋予这一族群。

元末明初僮人大批从云贵荆楚地区迁徙到广西,使广西地区遍布僮人,甚至于有僮人迁徙到广东,在广西出现壮五瑶三汉二的比例格局,并一直持续到清代中期。

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巡按广西御史冯彬尚说:“广西一省,狼人(僮人别称)居其半,其三瑶人,其二居民(即汉人),以区区二分之民,介蛮夷之中,事难猝举。”(《粤西丛载》卷二十六)。

元末明初的这次僮人入桂事件,影响最大、数目空前,影响至今,是由于明军清除西南残元势力导致的多米诺骨牌的民族大迁徙。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