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奥合并 |
释义 | 简介德奥合并(德语:Anschluss ,意指联合或政治联盟,也称为Anschluss Österreichs;同样指德奥合并) ,是1938年3月12日纳粹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组成大德意志的事件。 德国与奥地利合并,是纳粹党领袖阿道夫·希特勒扩张德国版图的第一步。德奥合并发生在萨尔区回归德国之后。1935年1月13日,根据《凡尔赛条约》规定,该区在国际联盟控制十五年后举行公投,最后回归德国。德奥合并后,根据慕尼黑协定,德国夺得苏台德地区,并在1939年先后侵略余下的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 事件发生前,德国先向奥地利施压,要求奥地利政府承认奥地利纳粹党的合法地位,甚至让该党参与奥国政府事务。1938年,奥地利首相库尔特·舒斯尼格为了保存奥地利的独立,宣布进行公投,来决定奥地利应否与德国合并。然后,德国政府向他施压,要他将权力交给奥国纳粹党。奥国纳粹党在3月11日以政变推翻了奥地利的共和政府。在德国国防军进驻奥地利时,不但没有遇到任何对抗,而且受到很多奥地利居民的欢迎。 其他国家对事件反应温和。一战协约国实行外交抗议,但没有采取实际行动阻止合并之事,纵使她们有责任维护凡尔赛条约,尤其是有关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的条款。 奥地利在事件后失去独立国家之地位,直到1945年4月27日才再度恢复地位,并在后来获得二战盟国的承认。 奥地利与大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在1806年灭亡后,人们一直为建立一个统一德国之建议争论不休。在1866年前,一般认为德意志之统一,只能够由奥地利帝国主导,此称为大德意志。然而,奥地利在普奥战争失败,令俾斯麦建立了由普鲁士主宰的德意志帝国,并排除奥地利领土于新德国之外,亦即小德意志。1918年,奥匈帝国分裂,故此原属奥地利的德语地区就想和德国统一。不过,在巴黎和会上,英国和法国担心德国会迅速坐大,所以凡尔赛条约与圣日耳曼条约禁止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在1930年代初,支持德奥合并的呼声甚高,而奥国政府更在1931年提议与德国建立关税同盟。不过,希特勒与纳粹主义在德国崛起,令奥国政府热情减退。生于奥地利的希特勒,在初期领导纳粹党时就已经提出要建立一个统一所有日耳曼人的国家。他在1924年写作我的奋斗时,更声言他会尝试统一,甚至不惜使用武力。 1929年前,奥地利一直面对经济低迷、高失业率与工商不振,正如她的南北邻国。这就令初生的民主十分不稳定。在1920年代末期,基督教社会党在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政府主政。1933年,基于议会被解散,共和渐渐崩溃。经过1934年的奥地利内战后,共和国灭亡,被一个独裁法西斯政府取代。这个基督教社会党专政的政府和保安团 (Heimwehr) 统治国家,镇压其他政党、禁止言论自由。首相拥有大权,而基督教社会党则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令政府具有宗教专政的特色,有别于德国的纳粹主义。 最初,总理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 (Engelbert Dollfuss) 及其继承人库尔特·许士尼格都向意大利求援。其实,奥地利法西斯主义与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比较相似,更甚于纳粹主义。墨索里尼基于国家安全,支持奥地利独立,防范德国扩张。但后来,由于他想借助德国的帮助去征服埃塞俄比亚,于是与希特勒结盟,孤立了奥地利。 1934年7月25日,被定为非法的奥地利纳粹党刺杀了陶尔斐斯,企图发动政变但失败。其后,很多奥国纳粹党人逃到德国,然后与仍在奥地利的同党策划恐怖袭击,针对奥国政府,造成超过八百人死亡。许士尼格跟随陶尔斐斯的政策,坚持镇压纳粹党。 德奥合并纪念章授予开进奥地利部队人员,或是吞并前的奥地利纳粹党员,戴在胸口第2个(合领军服)或第1个(开领军服)纽扣眼上,平时只佩带绶带即可。奖牌背面中心有铭文“13 Marz 1938年”的字样以及那句著名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的字样。纪念章1940年12月13日停止颁发,在这段期间有318,689人被授予。 纳粹德国的奥地利籍政军人物阿道夫·希特勒 阿图尔·赛斯-英夸特 奥托·斯科尔兹内 恩斯特·卡尔滕布伦纳 (Ernst Kaltenbrunner) Odilo Globocnik 阿蒙·戈特 (Amon Göth) 洛塔尔·伦杜利奇 (Lothar Rendulić) 阿尔弗雷德·冯·胡比基骑士(Alfred Ritter von Hubicki) 亚历山大·勒尔 (Alexander Löhr) 弗朗茨·伯梅 (Franz Böhme)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