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盗虻 |
释义 | 【种名】中华盗虻 【科目】双翅目Diptera 食虫虻科(盗虻科) 【简介】: 体长形或细长,多细毛及刺毛。头顶在复眼间向下凹陷。触角3节,末端具1端刺。喙坚硬,角状。足长,爪间突刺状. 属食虫虻科之昆虫,捕食其它昆虫为食, 而不舔食人畜血液。盗虻具体毛,脚长而有刺能捕捉其他昆虫。它通常 停息於地面或草叶上静待机会捕捉靠近的昆虫,并以毒物麻痹捕获的昆虫。成虫飞翔力强,雌虫较雄虫捕食能力强,并富有挑战能力,贪食,能在飞行中猎食大型胡蜂、蜻蜓等昆虫,也常捕食蜜蜂,扰乱蜂场。全世界已知5000多种,我国记载200多种,如蜓腹食虫虻Leptogaster basilaris Coquillett、中华盗虻Cophinopoda chinensis Fabricius等。 中华盗虻,是我国常见的食虫虻,日本、朝鲜等国也有分布。成虫捕食性,可捕食许多类昆虫,如半翅目的蝽、鞘翅目的隐翅虫等。这类昆虫身体强壮、飞行快速,常常停休在草茎上,看到飞行的猎物时飞冲过去,用灵活、强大有力而多小剌的足夹住猎物,即使是强大的甲虫,也常常无法逃生。因此食虫虻除了身体强壮、飞行快外,还得有良好的信息接收系统,即视力要好。它具有大而亮的大眼睛。视力如此重要,强大的保护是必须的。为了防止猎物挣扎而损伤眼睛,食虫虻复眼的周围特别在前方长有众多粗大的刚毛,就是为了保护眼睛不被伤害。捕捉到猎物后,它们用消化液注入到猎物中,把猎物消化成液体后再吸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