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盗泉 |
释义 | 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据说县内共有泉水87处,惟有盗泉不流,其余都汇人泗河。古籍中有:“(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淮南子》说:“曾子立廉,不饮盗泉。”后遂称不义之财为“盗泉”,以不饮盗泉表示清廉自守,不苟取也不苟得。 中文名:盗泉 地点:山东泗水县 简介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据说县内共有泉水87处,惟有盗泉不流,其余都汇人泗河。古籍中有:“(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淮南子》说:“曾子立廉,不饮盗泉。”后遂称不义之财为“盗泉”,以不饮盗泉表示清廉自守,不苟取也不苟得。 古今古代的盗泉,就是在今山东省新泰市石莱乡道泉峪村,向南与济宁市泗水县只隔一个青龙山,这里古时候为泗水县,清朝划归泰安县,解放后划归新泰县。古代的盗泉,在这个村西石桥的南边,于解放前被村民盖房子掩埋,村名因泉得名名为“盗泉峪”,很早前泉旁有石碑,上书“盗泉”二字。在很久前即被人改名为“倒泉峪”,原因是村南的河流向东,而泉则向西流,然后再入河东流。在民国13年由本村乡绅刘德身和文人巩兆五将“盗”字改为道德的“道”字一直沿用致今。刘德身卒年不详,巩兆五卒于1959年闹饥荒时,其夫人卒于1973年。 典故《尸子》卷下:“﹝ 孔子﹞过於 盗泉 ,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淮南子·说林训》:“ 曾子立廉,不饮盗泉 。” 《后汉书·列女传》:“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廻车避朝歌 ,掩口去盗泉 。” 《旧唐书·赵隐王徽等传论》:“ 徽志吐盗泉 ,脱身虎口,功名不坠,君子多之。” 《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你既然执定了这个渴不饮 盗泉 ,饥不食漏脯的宗旨,我也不敢进辞了。” 白蕉 《江浦》诗:“米盐今日贵,儿女昔年娇。不饮盗泉水,愁闻吴市箫。” 后以“盗来之水”比喻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东西。 孔子不饮盗泉水有一年,天大旱,卞邑遭受灾荒,颗粒无收,老百姓饿得连树皮都剥着吃光了,可是官府照常要钱粮。官逼民反,有一个叫刘夏子的庄稼汉,领着一大帮子人,上了卞城北的青龙山,在那里占山为王造了反。他们人多势众,连官府也没有办法。正在发愁,孔子和他弟子们来了,卞邑大夫说起这件事,孔子问:“老百姓为什么要造反?”,大夫说:“年成不好,灾荒赶的”。孔子说:“你怎么不少收钱粮呢?”大夫说:“收这些我还不够花的,哪能再少收?反正不动武是不行!”孔子说道:“这用杀人吗?还是我去把他们叫下山来吧。” 孔子只带了高柴一个徒弟,走到了青龙山下。山上刘夏子听说是孔子师徒来了,便打发人请他上山。孔子说:“只要你归顺了官府,我马上就上山,只要你还是盗人,我就不上山。”刘夏子怎么能归顺?谈了很长时间谈不拢。当时天很热,孔子和高柴都渴得很厉害,刘夏子叫人端了一碗水给他师徒两个喝。高柴正要喝,孔子却大声地阻止说:“这种泉水喝不得!”刘夏子说:“夫子,这是山上的清泉水,喝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为什么不喝?”孔子说道:“山为盗占,盗山也!盗山之泉,盗泉也!君子不饮盗泉之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