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貍 |
释义 | 貍 lí ㄌㄧˊ 基本信息 部首:豸 部外笔画:7 总笔画:14 五笔86:EEJF 五笔98:EJFG 仓颉:BHWG 郑码:PQKB 四角号码:2621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U+8C8D 笔顺编号:34435332511211 基本字义 1. 同“狸”。 康熙字典 【酉集中】【豸字部】貍 《唐韵》里之切《集韵》《韵会》陵之切,𠀤音釐。《集韵》或作𧳟。《尔雅·释兽》貍狐貒貈丑,其足蹯,其迹𠫗。《说文》伏兽似貙。《正字通》貍,野猫也。有数种:大小似狐,毛杂黄黑,有斑如猫。员头大尾者为猫貍,善窃鸡鸭。斑如貙虎,方口锐头者为虎貍,食虫、䑕、果实。似虎貍,尾黑白钱文相闲者为九节貍,皮可为裘领。文如豹而作麝香气者为香貍,卽灵猫也。南方有白面尾似狐者为牛尾貍,亦名白面貍。又登州有貍头鱼尾者,名海貍。《书·禹贡》熊罴狐貍织皮。《左传·定九年》晳白而衣貍制。《疏》谓黄貍皮也。 又《周礼·夏官·射人》若王大射,则以貍步张三侯。《注》貍,善撙者也。行则止而拟度焉,其发必获,是以量侯道法之也。 又《仪礼·大射》奏貍首。《注》貍首,逸《诗》曾孙也。貍之言不来也。又《礼·檀弓》貍首之斑然。《注》文采似貍之首。 又《集韵》谟皆切,音霾。本作薶。《论衡》小盗薶步䑕窃。 又或作埋。《五经文字》貍,经典或借用为埋字。《周礼·天官·鼈人》以时簎鱼鼈龟蜃凡貍物。《注》自貍藏伏於泥中者。又《春官·大宗伯》以貍沈祭山林川泽。 又《集韵》暮拜切,音韎。义同。 又《集韵》《韵会》𠀤纡勿切,音郁。臭也。《周礼·天官·内饔》鸟皫色而沙鸣,貍。 《广韵》俗作狸。 说文解字 1.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九】【豸部】貍 伏兽,似貙。从豸里声。里之切 2.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伏兽。似貙。伏兽,谓善伏之兽。郑注大射云。貍首,逸诗。貍之言不来也。其诗有射诸侯首不朝者之言。因以名篇。皇偘以为旧解云。貍之取物,则伏下其头。然後必得。言射亦必中。如貍之取物矣。上文云貙似貍。此云貍似貙。言二物相似。卽俗所谓野猫。从豸。里声。里之切。一部。 方言集汇 粤语:lei4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2 [客英字典] li2 [台湾四县腔] li2 [梅县腔] li2 [宝安腔] li2 [客语拼音字汇] li2 English a fox-like animal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