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释义

版权信息

《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的两难》

ISBN:9787214011336

作者:艾恺

定价:¥25.00

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是海内外第一部研究梁漱溟思想和社会活动的专著。作者考察了梁漱溟思想发展的轨迹、他受到的家庭影响和社会联系,讨论了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并以之与毛泽东等人加以比较,指出了梁漱溟思想与世界性反现代思潮在客观上的联系。他对梁漱溟早年精神危机作了心理学分析,对梁漱溟的反都市主义作出了独特评价。

作者简介

艾恺(Guy Salvatore Alitto),1975年获美国哈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史学教授。还著有《南京十年的乡村建设》、《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思潮》。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导论

第一章 父与子

第二章 精神变态、自杀、成圣

第三章 北京大学的孔夫子和文化

第四章 中西文化(一)

第五章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社会反应

第六章 梁漱溟在探索一个纲领,1922-1926

第七章 广东与河南:乡村重建的开端,1927-1931

第八章 中西文化(二)

第九章 乡村重建:儒家的现代化

第十章 南京10年之乡村建设:一个政治和社会的分析

第十一章 山东的乡村建设

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和战后:政治和论战

第十三章 回到北京

第十四章 1986年跋

参考书目

书摘

他们建立的学生组织也在另一种前所未有的运动——群众性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清末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主义运动中,新生的学生阶层超越其他阶层之上成为运动的中坚。作为新型学生,梁漱溟也是民族主义浪潮中的一分子。的确,由于父亲的影响和对报纸的爱好,与其说他被潮流推着走,不如说他处在激流的浪峰上。可以说,他在入中学以前即开始了强国的个人实践。他年仅12岁就去散发传单,积极参加民族主义运动。在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中,他和同学们冲进附近店铺查寻违禁美货。每一件新的国耻都使这位少年胸中沸腾着义愤的热血。在一次国难之后,他被同学们推为代表去请求学堂监督,要他去特聘一名军官来进行课余军事训练,以便学生们用热血和武装来拯救国家,抵抗列强日益贪婪的侵略。这一请求得到了同意,一名军官被请来作课余军训,并发给了枪支。梁漱溟也参加了学校中一些更具传统性的组织。在一些同学的促成之下,他参加了一个“自学小组”,这个小组的宗旨在于互勉、批评、求知。在这里,同中国人的这类组织中常见的一样,不仅学习知识,还要进行道德的自我培养。这个小组的学术讨论和道德讨论是通过彼此问的批评进行的,而这是梁漱溟青年时期最有意义的内容,这种思想在他后来的教育方案和最后的乡村运动中起着主要作用。在20世纪初叶,这种组织并不少见,甚至革命的基层组织也是在“日知社”这类名义下建立的。蔡元培后来在北大的改革中建立了“进德会”,也是旨在向旧学生的吃喝嫖赔作斗争。它以儒家特有的信条为基础。儒家认为外界直接的环境可以影响到个人内心的改造。孔子、孟子在小团体教育中所用的方法提供了最初的样板。到了宋明理学家、清代的学校以至共产主义“学习小组”时,这种形式就更清楚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3: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