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理区 |
释义 | 基本介绍概况 道里区位于北纬45°32′-47′,东经126°08′-38′。东以滨洲铁路线与道外区分界,西与双城县为邻,南与南岗区接壤,北与肇东县、道外区相连。总面积479平方千米。总人口67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安化街103号,邮编:150100。代码:230102。区号:0451。拼音:Daoli Qu。 行政区划 道里区辖17个街道、4个镇、1个乡:兆麟街道、新阳路街道、抚顺街道、共乐街道、新华街道、城乡路街道、工农街道、尚志街道、斯大林街道、通江街道、经纬街道、工程街道、安静街道、安和街道、正阳河街道、建国街道、康安街道、太平镇、新发镇、新农镇、榆树镇、群力乡。 历史沿革 道里区,原称埠头区。清末修筑中东铁路,以铁路为界,铁路以西为“道里”,铁路以东为“道外”。清代,属宁古塔将军(后为吉林将军)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地。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修筑中东铁路,今铁路以西之城区被划为铁路附属地。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公布《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章程》,将埠头区与新市街(今南岗)约7平方公里土地划为市区,归俄人把持的“哈尔滨自治公议会”管辖,逐渐以中央大街(原称中国大街)为中心形成金融商业区。中华民国以后,1926年3月30日,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发布布告,宣布解散俄人把持的市公议会,成立哈尔滨自治临时委员会。同年4月17日,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公布《哈尔滨市自治试办章程》;6月17日开始实施《试办章程》,将埠头区、新市街划归哈尔滨特别市管辖。东北沦陷后,1933年7月1日,划归新组建的哈尔滨特别市管辖。1938年7月1日,伪哈尔滨市公署公布市区条例,废止保甲制,实施区制,设立埠头区。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将埠头区改为道里区。1947年12月,将新阳区并入道里区,1948年6月又重新划分为道里、新阳两个区。1953年11月,撤销新阳区,并入道里区。1956年8月,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撤销顾乡区,并入道里区。1958年11月,撤销滨江区,将新发等农村公社划归道里区。1960年1月,将肇东县的万宝公社划归哈尔滨市,隶属道里区管辖。1963年3月,将新发、万宝等农村公社划归新恢复的滨江区管辖。1972年8月,撤销滨江区,将新发、榆树、新农、群力公社划归道里区管辖。1979年1月,将双城县太平公社划归哈尔滨市管辖,隶属道里区。1984年将所属农村公社改为乡的建制。 1992年,道里区是哈尔滨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市境西部,濒临松花江南岸。东、南与道外区、南岗区毗邻,西、西南与双城市接壤,北以松花江与肇东市和道外区分界。全区总面积479.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2.6平方公里。全区共辖兆麟、新阳路、抚顺、共乐、新华、城乡路、工农、尚志、斯大林、通江、经纬、工程、安静、安和、正阳河、建国、康安等17个街道办事处和2镇、3乡。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64.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6万人,占83.5%;满、朝鲜、回、蒙古、锡伯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4%。区政府驻地霞曼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