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祖国颂:奇诗浓墨绘中华 |
释义 | 图书信息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7月1日) 平装: 153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3150982 条形码: 9787503150982 尺寸: 29.6 x 20.4 x 1 cm 重量: 458 g 作者简介王咏赋,1958年8月出生,辽宁人。在沈阳读小学、中学,然后下乡插队。1977年参加“文革”后首次高考,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77级新闻专业;1981年底,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 1984年末进入人民日报社。长期从事报纸编辑工作,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室副主任、《人民日报》总编室副主任、《市场报》总编辑,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媒体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成员。著有《报纸版面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1年出版、2006年再版)。 书者简介: 张生礼,1956年出生,博士。历任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紫光阁画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商业部所属经济消息报社总编辑;现任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当代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策划协会常务理事。张生礼先生的书法作品在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央军委机关、中南海紫光阁、全国政协礼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柬埔寨驻中国大使馆、韩国议会大厦均有收藏。张生礼先生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交流和展出,受到书界内外人士的好评,部分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作品曾在《人民日报》、《紫光阁》杂志、《中国收藏家》杂志、《市场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中国书法报》、《中国旅游报》、《深圳日报》、《江西日报》、《宁夏日报》等报纸杂志以及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中国台北网等网站刊发。中央电视台。、江西电视台、宁夏电视台、深圳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对张生礼和他的作品进行了专访和介绍。编著有《张生礼书法艺术》、《绿色辉煌》、《中华美术》、《中小学书法艺术》等书籍。张生礼先生的隶书自成一体,强调厚重醇润,书风潇洒飘逸,作品力求体现朴拙浑厚的内蕴,书风一如其人;用墨笔致、墨法枯润相间。他的隶书之成功,得益于用笔的精妙与娴熟,特别注重于整体线条力度,行笔以中锋为主“,意随心到,笔随意发,线条劲健有力,包含金石之气,在平静中透露出飞动之美。 内容简介应《祖国颂:奇诗浓墨绘中华》一书的作者、我的同事和朋友张生礼、王咏赋之邀,为《祖国颂:奇诗浓墨绘中华》作序,我感到很高兴。对这本书,我是知道一些情况的。那是2008年夏天,在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的一次活动中,生礼、咏赋告诉我:要联袂出版一本“诗歌、书法集”,咏赋创作地名诗,生礼用隶书进行再创作,“一书兼二用”。最近看了部分书稿,使我惊奇的是,不是“一书兼二用”而是“兼三用”——地名诗、书法和地图。我很喜欢这样的编排,因此更乐意为这本书作序。我是军人出身,一个偶然的机会,调到地方工作,先是在报社,后来到国家机关供职。因工作关系,我的脚步遍及祖国各地,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每到一地,首先到书店买一份当地地图,了解所在位置及其与其他区域的关系,进而了解当地的地理特点,以增强对所到之处和周边情况的记忆。用格律诗形式,把全国地级市以上的地名作成诗,一个不落全写进去——这种创意,不要说做,我连想都没有想过。咏赋先生敢想敢做,克服了“同声相应谓之韵”的难度,硬是把历史形成的、法定的地名写成格律诗,以一己之力完成了这项工程。应该说,不容易,也不简单!细读《祖国颂:奇诗浓墨绘中华》中的36首诗,该用的地名,一个不少;对仗和押韵,大体不差;构思巧妙,时有佳句;逻辑顺畅,一看就懂。一首诗只有56个字,就包含了一个省的全部地级市名称,不但便于记忆,而且有它的艺术价值:文字精美,诗味较浓,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浓缩了祖国各地的山川风物、人文历史和时代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有它的文化价值:所用的材料是最地道的“中国元素”,描绘的对象是中国的辽阔版图,展示了汉字独有的魅力,能加深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当然,与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相比,也有它的毛病,比如平仄普遍差了些,个别诗的意境浅了些。 目录北京颂 天津颂 河北颂 山西颂 江苏颂 浙江颂 江西颂 山东颂 湖南颂 广东颂 重庆颂 四川颂 西藏颂 陕西颂 甘肃颂 青海颂 内蒙古颂 辽宁颂 吉林颂 黑龙江颂 上海颂 安徽颂 福建颂 河南颂 湖北颂 广西颂 海南颂 贵州颂 云南颂 宁夏颂 新疆颂 香港颂 澳门颂 台湾颂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