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走出后现代
释义

走出后现代:历史的必然要求

作者:毛崇杰

基本信息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593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64900533

·条形码:9787564900533

内容简介

《走出后现代:历史的必然要求》作者就好似一位驰骋沙场、冲锋在先、永不疲倦的老将.绝不随后现代之波,从未逐文化研究之流,而是循后学而思,从而以超越后学为鹄的。透过这些浸渍血性的文字,我们体悟到了一种中国学者独具的文化良知,一种充满浪漫情怀的信仰支撑。正因为此,《走出后现代》虽未标”新”,但却立”异”.它拥有自己坚定的——“立场”,而这恰恰是我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丧失已久的了。

作者简介

毛崇杰,1939年生于上海。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社任编辑,1973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兼及后现代文化与社会批评思潮。

主要论著有《席勒的人本主义美学》(1986)、《存在主义美学与现代派艺术》(1987)、《20世纪西方美学主流》(合著,1993)、《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第3卷(1999)、《颠覆与重建——后批评中的价值体系》(2002),论文有《后马克思主义文本的权威性与阐释有效性》(《文艺研究》2001年第1期)、《解构主义再循迹》(《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知识论与价值论上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学评论》2005年第5期)等。

目录

序——读《走出后现代——历史的必然要求》

读《走出后现代——历史的必然要求》兼及几个重要理论问题

前言

导论

第一单元 全球化时代的特征与思想潮流全球化/后现代/现代性

一 全球化的历史发展阶段总论

二 全球化从自由竞争到组织化的发展

三 全球化的超越性

四 全球化第三阶段

五 非民族国家化问题(上)——跨国资本与国际联盟

六 非民族国家化问题(中)——“市场原教旨主义”问题

七 非民族国家化问题(下)——民族国家的民主改革目标

八 全球化第三阶段的社会结构

(一)失业率与工人阶级状况

(二)知识经济与超富阶层

现代性与后现代自由主义

一 自由概念与自由主义

二 马克思的自由观念

三 后现代的自由主义

四 罗尔斯的新自由主义

五 新自由主义的“包容”性——罗尔斯与哈耶克的区别

六 新自由主义自身的矛盾

现代性与后现代恐怖主义

一 由恐怖主义本源展开的论说

二 原教旨主义还是反教旨主义?

三 面对死亡与灾难的快意

四 信仰与宗教

五 宽容与新启蒙

无边的现代性

一 现代性与民族身份认同

二 现代性的张力

三 现代性与“后现代之后”

未来世界图景与乌托邦

一 对于全球化的乐观与悲观之争

二 罗蒂的自由主义美学乌托邦

三 沃勒斯坦的“有托之乡”

四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和“再部落化”

五 科斯洛夫斯基的“后现代文化”

六 杰姆逊的“未来文化”

七 阿尔布劳等的“全球主义”

八 小结:哈贝马斯的“社会系统自调节”

第二单元 后现代的思想和文化逻辑

一个后现代的哲学幽灵——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

一 亚里士多德的本质论

二 模态逻辑本质主义之悖理

三 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之误读

四 反本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纵横于后现代的解构主义

一 解构主义与虚无主义

二 从尼采到希利斯·米勒——“欣喜的智慧一修辞性阅读”

三 解构主义会不会过时?——从解构到解放

四 解构主义与“左派”运动

解构主义与后马克思文本

一 向马克思致敬的“好时候”

二 后马克思文本的权威性与阐释有效性

三 “不可解构”的东西与“后之后”

四 “后马克思文本”与文化研究

潮流/历史与后知识分子

一 在“认同逻辑”与“反抗逻辑”之间

二 力比多生产与话语生产

三 后知识分子与历史总体

从文本主义到文化研究

一 文本与文化

二 走向语境的文化研究

三 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文化研究的源与流

(二)文化研究作为“后学科”——文化研究的学科间性

(三)文化研究与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研究的学术间性

(四)“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四 文化研究中的文明问题

(一)中西语源上的考察与比较

(二)文明与进步主义历史观

(三)文明/文化与现代/后现代

第三单元 美学维度与消费文化

美学之后现代逆转

一 美学“在场形而上学的遮蔽”

二 美学的学科性质与科学美问题

(一)“科学美”的新语境

(二)“科学美”的理论误区

(三)“科学美”价值论错位在哪里?

三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

(一)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原则”之“日常生活审美化”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感性与理性

(三)“日常生活实践”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四)“身体”的含义与“身体美学”

(五)性文化及其产业化

(六)身体的自由与解放

四 科技腾飞与艺术终结——关于高新科技与艺术的几个问题

(一)艺术“终结”与“进步”的概念

(二)超真实、符号生产与虚拟性

(三)存在的时间性与商品拜物教

(四)身体直接性与精神分裂症

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主义——演艺圈与文化市场

一 文化霸权与文化帝国主义

二 后殖民文化中的中国演艺圈

三 演艺人——人格萎缩与心理困顿

四 高雅艺术与文化市场

多元文化景观与美学维度

一 红地毯下的“可可西里之路”——第五代/第六代导演之转轨与裂变

二 油画人物画的三岔路——杨飞云/陈逸飞/方力钧

三 象牙塔之外——“另类”大众文化

四 尘埃何时落定?——小说《尘埃落定》的一种解读

消费社会与消费文化

一 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

二 消费文化与文化消费主义

三 消费与生产——一种后现代文化经济的设计

四 符号消费与审美附加——在使用价值之外

五 “后阶级”社会结构与文化消费主义

(一)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主义

(二)购物的女人

(三)广告作为“文化暴力”

六 文化消费主义在中国——畸形的消费社会

(一)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奢侈品消费大国

(二)北京的消费水平比纽约还高

(三)“城市美化运动”与文化消费主义

(四)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发展

(五)消费主义/幸福总值/社会危机

七 人类进步文化的使命

(一)进步文化的人性标准

(二)文化消费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第四单元 走出后现代——与前“前现代”相遇

社会发展模式与“卡夫丁峡谷”问题

一 马克思论社会发展的四种模式

二 发展模式的“两可性”与“定一性”

三 两种线性——“超历史”与“历史”

四 “俄国公社”的性质究竟是什么?

五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

六 列宁主义与自由主义

七 国家与市场及资本主义

大,逝,远,反——“大道之行”与全球思维

一 “大道之行”与“整个历史运动”

(一)“道”是什么

(二)道/行/思/知

(三)新儒学与现代性

(四)前“前现代”与后“后现代”

二 先秦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关系

(一)“法自然”:老子的自然观

(二)“天人合一”论

三 先秦儒家的民主思想

(一)“天地交”/“万物通”

(二)仁学的体系化——“选贤与能”与“举直错诸枉”

(三)民主/民本与德政

(四)儒法之争与秦政之失

(五)尧舜之世与孑L孟之道

四 孔子的天命观与革命观

(一)《易经》与《易传》

(二)《易》之辩证法与孔子的革命论

(三)“礼之用,和为贵”——孔子是和平主义者吗?

(四)中庸之道与真理之识

(五)“天地革而四时成”——孔子的革命思想

(六)“革之时”与后革命氛围

五 新东方与全球知识分子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中心与中心主义

(三)“发现东方”与“消解中心主义”

(四)马克思论欧洲中心与世界文学

(五)“认识你自己”与“日三省吾身”

(六)“反者,道之动”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2: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