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邹家庄子村 |
释义 | 邹家庄子村位于莒城东南沭河西岸,西靠城阳南路,南与史家庄子为邻,北与南关一街接壤。全村有耕地49公顷,386户,1300口人。 该村于元初建村,原名林家庄子,也曾称寨西。元延祐年间,村人邹惟新考中状元,更名为邹家庄子。明属沭阴乡,清属九里牌史家庄子社,民国属第一区南关镇,1944年属城阳区,1958年9月属超美公社,1959年后属城关公社、城阳区、城阳公社,1984年6月属城阳镇。 该村为多姓村,元初邹氏先后有三支分别从莒境屋楼山前、城里西大街和淄川迁来。元末,孙彦奇两兄弟从日照夹仓镇迁来。清朝中期杨氏有三支先后从莒境杨家址坊、杨家庄子和莘县迁来。清朝中期刘氏从沂南县左家庄子迁来。清末以来,先后有匡、陈、卢、蒋、宋、袁、于、潘、崔、岳、侯、林等诸氏从莒境内外迁此居住。 状元林位于莒城东南1.5公里,邹家庄子村北。墓地南北长约92米,东西宽约60米,西侧中间距神道约20米处,有一石柱形界桩,高1.1米,顶部雕仰莲。邹惟新墓居于墓地北首正中,原封土高约3米,经恢复后现封土高约8米,长方形,周长约90米。墓前有宽8米、长70米的神道。神道两侧由南向北依次为:石坊(神道门)、石香炉、石供桌、神道碑。神道外围,东侧有小型墓碑4通,西侧有3通,作扇形分布。 墓前石刻均为青石质。其中墓表两件,矗立于墓前62米处。残高3.75米,方座,上部浮雕覆莲,柱体为正方割角八棱形,柱顶部雕仰莲,莲上部残缺。石虎两件,用整石雕成,蹲踞,昂首远望,与底座通高1.06米,长1.23米,胸宽0.35米,东侧虎尾呈自然弯曲状,西侧尾巴前伸,威猛自然显露。石羊两件,仰头跪卧,与底座通高1.06米,长1.23米,胸宽0.35米,两角向后弯曲,尾巴粗而短,呈温顺状。翁仲,为1文1武,站立,高1.90米。东侧文官头戴官帽,身着长袍,腰束雕花宽板带,足登朝靴,双手抚朝笏于胸,短须长髯,平视前方,表情和善。西侧武官头戴官帽,络腮短须,内着甲胄,外罩宽袖长袍,腰束雕花宽板带,足穿朝靴,双手挂剑,昂首侍立。石坊立于墓表以北约10米处,高2.70米,宽2.10米,方座上半部高浮雕圆形覆莲,门柱为正方割角八棱形,门楣正面为双线阴刻楷书“邹氏先茔之门”。香炉、供桌于主墓前正中。香炉为圆鼎形,通高0.45米;供桌高0.85米,台面双边框内浮雕双边植物叶纹,中间为浅浮雕两组团花,底座四周雕覆莲。神道碑3通,为邹氏谱碑。一为至元(1354年)十二月立,碑额篆书“邹氏安葬之铭”;二为至元四年(1338年)十二月立,记载了邹惟新自高祖至兄弟、子侄的生平。三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四月立,碑额浮雕盘龙,篆书“城阳邹氏先茔之铭”。神道碑东、西两侧立有小形碑。东侧4通,西侧3通。东侧两通已残,另两碑刻有“奉政大夫辽阳等中书省左右司郎中邹公墓”“大元赠奉训大夫中书礼部飞骑尉追封莒县男邹公墓”字样;西侧一残,另两刻有“盐课官邹公墓”“真定路安平县典史邹公墓”字样。在神道外围两则呈扇形排列。 从碑文记载看,时邹氏家族有多人为官。其祖父邹禧曾任郡盐课提举;父邹吉曾任莒州仓使和酒榷副使;堂弟邹惟享曾任中书省左右司郎中等。邹惟新为元皇庆二年(1313年)进士,上都路松州学正。登延祐二年中殿试第一名状元。累仕至亚中大夫,同佥太常礼仪院事。《莒志》载:“有文集若干卷”。 为加强历史遗产保护,1979年,状元林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