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道德经·无之为用
释义

《道德经·无之为用》是老子所著,这一章老子讲的是“无”和“有”的辩证关系问题。

作品名称:道德经·无之为用

创作年代:西周

作品出处:道德经

作者:老子

作者

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汉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他与黄帝并称“黄老”,学说倾向于无为而治。学说受到汉文帝、景帝、窦太后、和相国曹参等推崇。

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辐条凑集到车毂的周围,正是因为它们拱成一个空壳,才成就了车的用途;糅合黏土制作陶器,正是因为它的中心是空的,才成就了容器的用途;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正是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的,才成就了房屋的用途。总而言之,“有”可得利,“无”可为用。

解析

这一章老子讲的是“无”和“有”的相互关系问题。“无”和“有”并无矛盾,他们相互依存而统一,如同人的手心和手背,成为同一事物的二个方面,不可分离,它们统一而不对立。

老子举了三个例子来说明问题。车轮中间空无,可以用来放车轴,从而发挥车子的功用;瓷器中间空无,可以用来盛东西,从而发挥了瓷器的功用;房子中间空无,可以用来住人,从而发挥了房子的功用。

同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老子通过这三个简单易懂的例子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个物体,它有形的地方只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设置的方便而已,而真正起作用的正是它虚无的地方。

所以佛家说“没有不二”,心经说: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也是类似的道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