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德经·善为道者 |
释义 | 《道德经·善为道者》,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聃的著作《老子》第六十五章。主要阐发道家学派治国理民的建议。道家崇尚无为而治,反对投机取巧。 中文名:道德经·善为道者 作者:【春秋】李耳(老聃) 创作年代:公元前六世纪(春秋时期) 出处:《老子》(又名《道德经》) 作品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多智。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以不智治国国之福。次两者亦稽[楷]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作品译文古代行道的人,不是使民众明察,而是使民众浑厚朴实。老百姓所以难治理,是因民风、政风伪诈。所以以巧智治国,是国家的灾祸;不以巧智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福气。要知道这两种治国方略也是两种治国法则。常知法则,这叫做玄德。玄德深不可测,远不可及啊,和万物一起复归道的质朴,才能极地大顺乎于自然。 作者简介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汉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著作简介《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