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碴 |
释义 | “道碴”指用作承托路轨枕木的碎石,是较早期出现及常见的轨道道床结构。工程会在铺设路轨之前,先在路基铺上一层碎石,再加以压实,然后才铺上枕木及路轨。道碴作为公路路基填料的一种尝试,尚无可操作性的施工技术规范和质评标准。研究道碴路基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确定两个标准。道碴材质的选择及填碴粒径的确定,根据道碴原材状况,结合工程实际,工程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商定: 概述在铁路系统中,“道碴”指用作承托路轨枕木的碎石,是较早期出现及常见的轨道道床结构。工程会在铺设路轨之前,先在路基铺上一层碎石,再加以压实,然后才铺上枕木及路轨。使用道碴的好处,在于排水容易及容易调校路轨位置,同时由于道碴把列车及路轨重量分散在路基上,减少列车震动及噪音,令乘客舒适度增加。道碴轨道多会在露天的区段中使用,由于在隧道、桥梁区段的空间有限,在这些地方铺设道碴会更困难,维修成本也会更高,因此这些区段会使用无碴路轨。另外,如果轨道用作运行高速铁路,车辆经过时对道碴也会有较大的损耗,因此也出现了针对高铁而设的无碴路轨,日本和德国有各自的板式轨道技术。 碎石同时可分散列车驶经时产生的震动及高热,保持钢轨的轨距不变,不致发生出轨事故,并可减少噪音,石头之间的罅隙更可迅速排去雨水。但道碴路轨不及混凝土坚固,碎石又会因列车压力而移位,需定期校正路轨位置,并要补充碎石;而道碴的高排水力亦会令路轨杂草丛生,保养成本较高。 用途道碴作为公路路基填料的一种尝试,尚无可操作性的施工技术规范和质评标准。本文通过庞金路0K 822—3K 151段道碴路基的施工及质量控制实践过程,介绍了道碴路基的施工及质量检测、控制的方法。 意义江苏苏南太湖流域,湖泊、河流星罗密布,平原地带为河湖相,地势过低;又因可利用土和借土困难,用开挖的山体表面层山碴(又称道碴)来填筑路基的施工方案在该地区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采用。该方案经济合理,施工快捷,同时避免了寻找土源,保护了生态环境。因此,研究道碴路基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概况庞金路工程全长6.5公里,位于吴江开发区运东区南部,是开发区一条南北向主干道,路基处于河塘水田段落,地势过低,设计为城市主干路Ⅱ级。0K 822—3K 151段原地面标高在-0.2~1.2m之间,因附近无可利用土源,采用了道碴填筑路基,平均填筑深度在2m左右。工程竣工两年后,无不均匀沉降、路面裂缝、松散、坑洼、颠簸等现象,道路整体质量情况良好。 二、施工依据路基施工是整个工程的关键所在,作为整个工程的控制性项目,在工期紧迫的状况下必须科学合理的组织计划。由于目前尚无可操作性的道碴路基的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中依据设计文件需结合实际,力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并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实践来总结道碴路基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方法。 首先要确定两个标准。 1、道碴材质的选择及填碴粒径的确定 道碴为开挖的山体表面层山碴,种类按颜色分为黄、红、黑色。根据观测试验,浙江德清产黑色道碴、浙江长兴产红色道碴,强度较低,风化程度过大,碾压易粉碎,不宜作为路基填料。而浙江湖州地区产黄色道碴石质均匀,未风化,无裂缝,表面较光滑,强度在15Mpa以上。因此庞金路道碴路基均采用了浙江湖州产的黄道碴。 根据道碴原材状况,结合工程实际,工程技术人员反复研究商定:上路基采用粒料最大粒径小于10cm的混道碴,含泥(石粉)量30%;下路基采用粒料最大粒径小于20cm的道碴,含泥(石粉)量20%;上路床主要采用粒料粒径在25-30cm之间的道碴,1.5-15cm的道碴嵌缝找平,含泥(石粉)量20%;下路床主要采用粒料粒径在30-40cm之间的道碴,1.5-20cm的道碴嵌缝找平,含泥(石粉)量10%.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