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资本主义理解史第三卷: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
释义

基本信息

作 者: 刘怀玉、刘维春、陈培永 著

出 版 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所属丛书: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  册 数: 

条 形 码: 9787214057402 ; 978-7-214-05740-2

I S B N : 9787214057402  出版时间: 2009-8-1

开 本: 16开  页 数: 503

定 价: 45 元

内容简介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本书目录

主编的话导言 苏俄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理解模式及其当代反思第一章 社会民主主义革命语境下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第一节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影响一 俄国资本主义的诞生萌芽二 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第二节 俄国民粹派的资本主义观一 俄国民粹派的基本特征二 沃龙佐夫的“俄国资本主义行不通论”三 丹尼尔逊的“俄国资本主义不必要论”四尤沙柯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微不足道论”第三节 普列汉诺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一 从民粹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二 普列汉诺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三 普列汉诺夫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是一种机械决定论第四节 早期列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渊源与形成语境一 早期列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心路历程二 列宁资本主义观的形成语境第五节 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一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统一过程二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四个阶段的特征三 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横向变化四 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五 俄国资本主义的“使命”六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与阶级结构的变化结语:列宁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观的重要历史价值第二章 俄国资本主义新发展与社会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新探索第一节 1905年革命与俄国资本主义新发展一 从1905年革命到斯托雷平的资本主义经济改革二 斯托雷平改革与俄国资本主义新发展第二节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变化与民主革命道路的再认识一 列宁对俄国土地问题的研究二 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本质问题的重新理解三 对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的新探索第三节 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再认识一 资本主义民主制:从基本肯定到基本否定二 从资本主义发展论到资本主义危机论第三章 第二国际理论范式的突破与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的生成第一节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生成及其内容分析一 一战之前列宁对垄断资本主义问题的初步认识二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生成历程三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系统表述四 1914—1917年列宁其他相关著作对帝国主义的研究第二节 “综合创新”而非“完全独创”的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一 对霍布森的“消费不足论”与“资本扩张论”的批判利用二 对拉法格关于帝国主义基本特征理论的整体继承三 对卢森堡的“资本积累论”的部分借鉴四 对希法亭的金融资本理论的基本采纳五 对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完全否定第三节 列宁对以往帝国主义理论模式的突破及其当代影响一 “帝国主义”概念的脉络与列宁的独特贡献二 对列宁帝国主义论的褒贬回应第四节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价值一 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生产关系类型的科学揭示二 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革命学说的开拓与探索结语: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与缺陷第四章 十月革命后列宁对资本主义的认识第一节 十月革命后列宁资本主义观之概要一 对资本主义的利用发展和否定限制二 一个“否定、肯定、再否定和肯定”的认识过程第二节 列宁新经济政策时期资本主义观的辩证法意义一 前进与退却: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辩证思考二 目的与手段: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主义因素的价值定位三 利用与控制: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实践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危险性结语:十月革命后列宁资本主义观的历史地位第五章 世界经济体系与过渡时期理论视野中的帝国主义观第一节 布哈林在帝国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一 布哈林是一位经典的帝国主义理论作家二 布哈林是从希法亭到列宁的中间环节三 布哈林与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第二节 帝国主义是世界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一 研究帝国主义问题归根到底要从研究世界经济开始二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三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国际垄断组织的产生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性与民族化发展和帝国主义的产生一 资本主义生产集中化趋势与垄断资本主义二 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性与民族化发展及其尖锐矛盾第四节 帝国主义历史地位与“超帝国主义论”批判一 帝国主义是全世界范围的资本积聚和集中的再生产过程二 帝国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与“超帝国主义论”批判第五节 帝国主义、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总危机一 《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的历史地位与方法论局限二 “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自觉主体”三 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资本主义组织化发展的高级形式四“消极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体系崩溃”的历史一逻辑分析第六节 新经济政策时期布哈林对资本主义的最后理解一 关于如何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问题二 如何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三 关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问题结语:一位“不完全了解辩证法”的帝国主义理论家第六章 斯大林的帝国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第一节 斯大林在资本主义理解史上的地位一 一位原创最少但影响最大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二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体系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历史奠基人第二节 “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与斯大林对帝国主义的基本判断一 从“列宁主义本质”之争到“一国建成社会主义”模式的确立二 斯大林对帝国主义的矛盾与不平衡特征的论述及其意义.第三节 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论”到资本主义“总体危机论”一 斯大林对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理解二 斯大林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第四节 晚年斯大林对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最后理解一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历史语境与意义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7: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