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卓梦采墓
释义

简介

种类 市定古迹创建年代 清乾隆年间(1758年)

公告文号 高市府文二字第0950062698号

公告日期 95.12.05

区域 鼓山

地址 高雄市鼓山区青泉街100号

建造者

管理单位 郭基宏

所有权单位电话 5521501

本局通报电话 2 225141

是否开放是否收费

历史沿革

卓梦采生于清康熙年间,为凤山县庠生(生员),卒于乾隆23年(乾隆岁次戊寅年,公元1758年),距今248年,其诗作如「凤岫春水」、「泮水荷香」、「龙目井泉」、「半屏列嶂」等,以描述当时的凤山县景色为主,对现在的左营、鼓山着墨甚多,亦是了解高雄历史发展之重要参考史料。康熙60年朱一贵作乱,攻陷凤山县,乱贼召募之,卓梦采坚持「不善不入,昔有明训」,「宁饿死,毋从贼」,并举家逃入打鼓山,凤山知县肯定其崇高志节,曾颁赠「儒林芳标」匾额。其弟卓梦华亦为诗人,兄弟二人见重于时,其子卓肇昌为乾隆15年之举人,诗作「鼓山八咏」、「龟山八景」仍是脍炙人口之佳句。

「卓梦采墓」建筑年代久远,且为清朝凤山县时期汉人墓葬式样,加上其形制完整,现况尚佳,,因此墓前有象征功名地位的旗杆座,其生平及诗作于《凤山县采访册》、《重修凤山县志》史籍中均有记载。

「卓梦采墓」在鼓山区青泉街龙泉宫旁之中华电信公司用地山坡上,因墓地属柴山自然公园范围,未来可结合作为乡土教材,深具历史文化价值潜力。清代凤山县旧城为台湾第一座土城,亦为第一座石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而凤山县内更是人才辈出,卓梦采及卓肇昌父子即为其中代表人物,其诗作无论写景或抒情,皆有极高造诣,为研究台湾古典文学之重要作品。卓梦采墓位于柴山,出入有所管制,故能保存良好,且卓家来台第七代子孙卓郭其田等人,本着缅怀先祖、显扬先人的胸怀,同意将卓梦采墓指定为市定古迹,让更多民众藉此认识其行谊、人格与文学,实为大孝显亲、不忘根本之最佳典范。

建筑材料

传统墓葬(含墓碑、供桌、石狮、旗杆座、司土等)。

建筑风格

传统墓葬,形制简约,墓埕前左右侧立有一对旗杆座。

指定理由

「卓梦采墓」建筑,为高雄市早期(清朝)凤山县时期汉人墓葬式样具特色案例,且墓主卓梦采亦为凤山县庠生,列名《重修凤山县志》、《凤山县采访册》,有诗文传世,为见证高雄市文明史案例之一,是城市不可替代自明性之一,且位于柴山自然公园范围(土地为中华电信所有),可结合作为乡土教学,故决议指定为市定古迹。

定着土地之范围

150平方公尺,高雄市鼓山区内惟段八小段第366-2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5: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