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准旗民族中学 |
释义 | 准格尔旗民族中学 机构名称 (Name) : 准格尔旗民族中学 机构地址 (Address) : 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薛家湾镇 省份 (Province) : 内蒙古自治区 (Nei Meng Gu Zi Zhi Qu ) 地市 (City) : 伊克昭盟 (Yi Ke Zhao Meng ) 区县 (County) : 准格尔旗 (Zhun Ge Er Qi ) 邮政编码 (Postal Code) : 010300 电话区号 (Area Code) : 0477 (0086477, +86-477)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薛家湾 邮编:010300 学校简介 范围 (Business):初中教育 现法人代表 (Legal Representative) : 现任校长 杨树清 原任校长 苏占清,男,1956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准旗民族中学校长。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民族中学始建于1976年,是汉语授课选修蒙语的普通四年制初级中学,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1999年8月随旗人民政府驻地迁址薛家湾。 学校总占地面积41000m2,教学办公楼、宿舍楼、多功能体艺楼、图书实验电教综合楼,总建筑面积17886m2。图书、实验仪器按自治区“普九”达标一类标准配齐,校园网络系统、双控闭路电视教学系统运用于教学,班班实现多媒体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走进自治区前列,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示范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93人,其中专任教师14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有43名教师分别获市、区、国家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称号。学校现有教学班38个,在校学生216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93人。 学校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正德创新、敦品励学”为校训,加强管理,科研引路,开拓创新,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先后荣获全国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称号;内蒙古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称号;鄂尔多斯市“文明单位标兵”、“初中语文整体改革先进集体”称号,连续六年获全市“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称号。承担6项国家级课题实验,现有德育、物理、作文三步法3项课题成功结题。优质的教育服务与良好的办学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近年来得到社会各界捐助120多万元。 近年来,借政府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的契机,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图书阅览室、双控电子备课室、理化生实验室、多功能电教室、微机室、语音室、体育馆、塑胶操场、学生宿舍楼、特长生活动室一应俱全,校园网投入使用,班班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学校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管理原则,构建了“制度+情感+目标”的管理模式,逐渐走出了一条“制度化、人文化、目标化”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新路子。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向科研要创新;以常规管理为保障,向细节要超越;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向40分钟要质量;以文化课教学为主体,以体艺教育为双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对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高上和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几年来,在旗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耕耘与无私奉献中,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示范校”、“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科研兴校示范单位”、“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创新学校”“自治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鄂尔多斯市文明单位标兵”等称号。连续八年中考创佳绩,被评为市级“教学质量先进学校”,06、07、08、09连续四年中考优秀生比率全市第一,06、08、09三年中考总均分全市第一。 目前,全校师生以激昂的斗志,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向着建成自治区“校园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质量一流”的普通初级中学目标迈进。希望在这里飞升———记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优秀学校准旗民族中学 准旗民族中学发展史 正当准格尔旗经济迅猛发展,凯歌高奏之际,教育战线又传出特大喜讯,准旗民族中学在全市几百家初级中学中脱颖而出,勇夺2006年度中考质量鄂尔多斯市总评第一殊荣。他们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不懈奋斗,终于跃居潮头。继市级“文明单位标兵”,自治区级“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之后,又获得国家教育部“农村计算机网络信息站示范校”、全国“双合格优秀家长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科研兴教示范单位”、“和谐中国首届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百佳优秀学校”光荣称号,以令人信服的优异战绩为准旗人民争得了荣誉。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英雄行为,英雄气概。准旗民中搬迁之初,面对的是简陋的校舍、一片荒滩和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坑…… 始建于1976年的准旗民族中学,1999年8月,随旗人民政府迁址落户薛家湾。当时师生不足300人,只有一栋简陋的教学楼。楼上厕所不能投入使用,上一趟厕所要跑挺远,教师们戏称,男的“走西口”,女的“下河东”。没有宿舍楼,更没有操场。教学设施不齐全,设备严重短缺。校院中是一片废墟和浅处2米、深处4米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坑。正值秋季,臭水坑滋生的苍蝇蚊子跑到屋里、趴在墙上,一层层的让人恶心。十月份天气就冷了,但学校的暖气十一月还没接上,老师们冻得把椅子搬到阳台上备课。最可怜的是几位女老师,带着三四岁的孩子,上课时把孩子放在椅子上,穿上皮袄,四周再用椅子围上,屋子冷,孩子冻得直流口水,看了叫人心酸。 这只是物质上的贫困,精神上的歧视更让人受不了。当时准格尔煤田已开始大开发,准煤中学办学条件好,不少干部职工的子女都到准煤中学读书。一次,一位学生家长请准民中领导吃饭,这位学生家长的妹妹一边抚摸着自己八九岁男孩的头一边说:“你要好好念书,念不好书考不上准煤中学就只能上民中了。”顿时场面很尴尬,饭也吃的很郁闷。回来的路上,一位校领导愤愤不平的说道:“这人也太没礼貌了,当着我们的面怎能这样说话﹖”民中校长苏占清却说:“我们现在的条件确实不如人家,要想让别人不说闲话,只有把我们的学校建设的比别人更好?” 苏占清一班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以大将风度拂去亲朋好友善良的规劝和担忧的疑云,毅然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历程。为了将2米多深的臭水坑尽快改变为学生能进行体育活动的运动场,全体教职员工昼夜义务奋战在学校。学校没有钱买沙石土料,也没有钱雇车拉运,他们就找到建筑工地求人要建筑垃圾,求司机帮助加班运到学校。人家看他们一心为学生着想,也都纷纷帮助他们。苏占清是校长,自然比别人付出更多,除了身体力行带头劳动,还得组织施工、跑材料……忙、累,只把个虎虎有生气的汉子折腾了个焦头烂额。经过整整一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将一片荒滩和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坑改造成了宽敞平坦的运动场。修建运动场,广大教职员工出过多少力,流过多少汗,谁也说不清,只是有关专家做过计算,此项工程为政府至少节约开支40万元。 为改善教职员工的住房条件,他们抓住准格尔旗政府实施安居工程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宅基地,联系工程建筑单位。在他们的努力下,住宅楼建起来了,84户教职员工欢天喜地的迁入了新居。在实施一期“义务教育”工程期间,旗人民政府投资614万元扩建教学楼1300平方米,按自治区义教达标一类标准配置了理、化、生实验仪器及各学科器材。被国家列入二期“义务教育”工程项目学校后,旗政府又投资1300多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多功能体艺楼和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的集图书、阅览、实验、电教于一体的综合实验楼,重建了6184平方米的学生公寓楼。同时完成校园网络系统、双控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基础建设的改善和加强,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学习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志向如虹,决心似铁。准旗民中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锐意改革,致力创新,打了一场不留退路的攻坚战。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以教学质量求生存和发展,向管理要效益,这是准民中人的执著追求。在改变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如何立足发展,如何在竞争中超越,这是客观环境留给新一届领导班子去深刻思考的问题。 其实,校长苏占清本人就是教学的高手。在他从教的29年里,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长、年级部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几乎干过学校里的所有教学管理岗位。苏占清是拨乱反正后入学的第一批大中专生,毕业后分配到准旗三中担任物理教学兼班主任工作。面对学校师资严重缺乏的局面,他毅然承担了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在教学中,他主动向中老年教师请教,教中求学,学中求教,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教学工作中崭露头角,1983至1988年6年间他教的物理连续获全旗第一名的好成绩。改变了准三中教学质量历来落后的状况,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担任领导职务后,苏占清开始了教学与管理的同步探索,他撰写的论文《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获旗级优秀论文特等奖。《浅谈学科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获自治区级优秀论文奖。 针对准民中迁址薛家湾,地处特殊的矿区环境,生源复杂,学生管理压力大的具体情况,准民中领导班子几经酝酿、论证,全面推行了《准民中目标化管理考评方案》及《准民中目标化管理考评子方案》,《方案》对校长、副校长、政教总三处及教研室工作制定明确的目标责任、考核细则。在实施过程中,由校长、工会主席、党总支书记及三处职工代表组成考评小组,对校长、副校长及三处一室的工作进行监督、考评。三个子方案对三处一室各岗位人员制定了具体的目标责任,并由分管副校长和各教研组长、年级部主任组成考评小组进行监督、考评。另外,学校把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工作都纳入《方案》,环环相扣,层层落实,步步推进,构成一种互促互动的管理网络,而且每学期把过程性考评与学期总体考评有机结合起来,把副校长的考评与所分管处室工作实绩有机结合起来,考评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目标化管理方案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政、教、总三处的管理职能,促使全体教职工都能够为实现岗位工作目标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献其能,真正做到了在管理工作中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学校整体工作协调运作,成为一盘“活棋”。 准旗民族中学确立了以常规管理为中心,在常规管理中寻求创新的教学管理思想。对教师教学中的计划、备课、讲课、作业留批、教学研究八个方面的工作过程,要求明确,并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与晋级评聘挂钩。同时实行课堂“双考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出勤、纪律、卫生等情况填写“教师课堂日志”;学生也根据教师课堂出勤、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情况填写“学生课堂日志”,实现在教与学行为上的互促互动。领导蹲点包组深入一线,抓教学、教研工作。为此,准旗民族中学根据学科组建了七大教研组,实行领导包组制度,要求全体党、政、工领导根据专业特长深入相应的教研组,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深入了解一线教学情况、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同时,积极参与教研工作,组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参与期中期末监考、评卷工作,强化自身业务素质。除此之外,学校处室以上全体领导,不论分工如何,都根据所学专业,参与教学常规量化考评活动,实现全员、全程参与教学活动的民主化管理目标,营造了教研氛围,激活了教研意识。 在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中,准民中确定了必做合格教师,成为骨干教师,争当学科带头人,追求名师的奋斗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该校第一步以量化考评为手段,扎实地培养教师的基本功,让其首先成为合格教师;第二步以课堂为教改阵地,培养学科带头人。实践中,准民中深深感悟到新的教育理念是推动教育改革的根本因素,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特别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和中考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下,教师角色发生很大变化,作为教育主力军的现代教师,必须彻底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教育观、质量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完成从“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才能顺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才能真正担负起创新教育的历史使命,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主动。 基于此,准民中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按照旗教育中心的安排部署,他们首先立足校本培训,重头戏放在了新课程教研和网络信息技术培训上,采取教师自学,每周定时、定点安排自学时间,全员培训;教师相互培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外出学习教师汇报,领导讲座。其次,他们宁愿勒紧裤带过日子,也要“大方”地不失时机派教师走出去培训,凡是外出培训的教师,都要向教研室写出书面培训汇报材料,给教师上培训汇报课。几年来,教师外出培训160人次,接受全国知名专家培训32人次,共计约500多课时,培训教师花费15万多元。第三,以学科成立了集体备课组,学期初作出集备计划安排,由集备组长主持开展集体备课系列工作。同时,掀起“研究魏书生思想,学习魏书生经验”的学习热潮。这些举措,使教师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事物的过程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不断吸收新理论、掌握新方法中,积极为自己“充电”和补充“营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准格尔旗民族中学坚持“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发展为本”的原则,以“全面发展、全程发展、全体发展”为目标,在实践中探索,在改革中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目标化、制度化、民主化”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新路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为鄂尔多斯教育战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准旗民族中学以惊人的速度,展现出耀眼的辉煌,凝聚力来自校长,内动力来自群体…… 古人云:江河之溢,非一水之源;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苏占清深知这个道理,明确提出建设一个克己奉公、率先垂范、团结协作、真抓实干、科学管理、有能力带领师生不断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身体力行,凡是遇到评优、晋职、荣誉待遇的问题主动让利于教师,凡是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领导都要竭尽全力,为教师排忧解难、办实事。 领导班子公正廉洁、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激发了教职工为学校争光做贡献的积极性,全校形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的良好工作氛围,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师能精湛,治教严谨,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故而,每当谈起准旗民族中学的辉煌业绩时,苏占清总是感慨地说:“我们有一个团结、奋进、爱岗、敬业的战斗群体。” 杨帆老师与爱人两地分居,自己一边带孩子,一边上班,由于劳累过度,声带出了毛病,需要动手术,但她放不下即将毕业的学生,为了自己所带的班,硬是把手术推到了假期;教研室副主任李强老师体检查出患有严重妇科病,因带两个毕业班的英语课,常常是医院学校两头跑,一直等到将学生送上考场才去休假治疗。 语文教研组组长贺香梅老师常常这样讲,事业在爱的奉献中才能升华;教书育人,是一份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天天都有新的收获。是的,她带出两届毕业班,语文科在全市考出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接受新课程培训之后,潜心探索,实践研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多次巡回讲学,为准旗语文教学教研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她先后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称号,在全国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准民中学生多,管理难度大,为了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准民中德育处主任刘凤英组建了一个跨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自己出任班主任、任课教师,每周上一节思想教育课。给全校58名后进生上课,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有人反对过,也有人怀疑过,但她坚信,再差的学生也有渴望上进的欲望。面对一个个差生,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尽在不言中,她用真诚的关爱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关怀使他们动了心,同学们在“找回自尊心”的实践活动中认识了自己。半年过后,他们的思想、行为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一年后,刘老师以《雕塑心灵》为题记述了她这段特殊的教育经历,文章被中国人生科学学会评为中国教育论文二等奖。工作的实践,思想的积累,使刘凤英在学生管理中理出了头绪,寻到了乐趣。准民中现有2400多名学生,学生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她和她的全体政工干事在以不同方式教育、感化差生中努力提高育人艺术。 正因为有了一大批这样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教师群体,才有了准旗民族中学今日的辉煌。他们连续五年中考创佳绩,被鄂尔多斯市政府授予“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称号;语文教研组承担市级初中语文整体改革实验,推动了全市语文教改的迅速发展,学校被评为市级“语文整改实验先进集体”,语文组荣获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有38名教师分别获自治区、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有50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近4年来,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比赛中,学生学年度获奖比率为总人数的60%。其中,毕业生获国家级竞赛奖比率为8%。2005年,伴随着准旗民族中学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旗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准旗民族中学与北京师范大学签约联合办学,被确立为“北京师范大学现代中小学远程教育示范校”,现已接受北京师范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及先进的教育技术。强强联手,这将成为准旗民族中学办学史上的又一次大跨越。 准格尔旗民族中学的全校师生正以激昂的斗志,向着建成自治区“校园一流、管理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质量一流”的普通初级中学目标迈进。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