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壮族九莲灯
释义

遗产信息

遗产名称: 壮族九莲灯

所属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

所属性质: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何方仕 (男 1948.2 )

遗产编号:137

申报人/申报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

确定日期:2010年5月30日

批准文号:桂政发〔2010〕25号

遗产级别:自治区/省

简介

壮族九莲灯是遗产简称,全称是壮族九莲灯花手舞。它是广泛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安县的那桐镇、乔建镇、屏山乡、布泉乡、南圩镇以及百色、平果等地区的一项富有壮民族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壮族九莲灯发源于隆安县雁江镇和济村,是道公在为逝者超度亡魂的道场中一段富有特色的舞蹈,在当地代代相传,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富有浓郁的民俗特色和神秘色彩。有关专家指出,壮族“九莲灯”花手舞对中国民族舞蹈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对综合研究探索古代舞蹈的源流特点等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娱神到娱人,从道公作法事的一段舞蹈到由专业演出团队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欣赏、了解、继承壮族“九莲灯”花手舞。

历史

壮族“九莲灯”花手舞根据雁江镇尚健在的老艺人回忆,壮族“九莲灯”花手舞传承至今已是第九代了。自古以来,在雁江镇的壮族民间丧事中,就一直盛行请道公做法事活动的习俗。早在1774年,雁江镇开圩,逐渐成为隆安县以周边地区远近闻名的商埠。在繁华的商业贸易活动中,也带来了诸多外来文化的渗入和交融。壮族“九莲灯”花手舞就是在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中逐渐形成。它是对福禄寿全,有儿有女、子孙满堂的老龄人逝世后或二次葬时,道公为逝者超度亡魂的道场中一段富有特色的舞蹈。舞蹈围绕“香、花、灯、涂、果、乐”等内容边唱边用手、腕、指变化造型做出各种花手舞,舞手复杂多变快捷有序,配上击乐伴奏,演绎了富有独特柔情的花手舞。除了祭祀外,还有祈福之意。祈福后代子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顺顺利利,教诲众人只有行善积德才能修成正果,迎来福、禄、寿。经过二百多年岁月的淘洗,壮族“九莲灯”花手舞的表现形式已发生从娱神到娱人的历史嬗变,现在不但仍然活跃在民间法事活动中,也成为大众舞台上展演的富有特色的壮族民间舞蹈,其舞蹈内容丰富,融入祈福送福、平安和吉祥等内容,寓意深长。隆安县文化馆副馆长、县文工团团长许广杰说:“早在20世纪80年代,隆安县就对隆安县壮族“九莲灯”花手舞进行全面挖掘整理,县文工团就把经过改良的壮族“九莲灯”花手舞搬上了舞台。2007年6月8日晚,壮族“九莲灯莲花舞”参加在南宁剧场举行的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晚会,以独特的韵味赢得广大观众欢迎。”目前,隆安县建立壮族“九莲灯”花手舞传承基地,要把壮族“九莲灯”花手舞当作“那文化”的一个品牌来打造。传承人是雁江镇的老艺人何方仕。

挖掘过程

潘兆录是最先发现并挖掘“九莲灯”的人。在1983年,全国掀起抢救保护民间文化的热潮,潘兆录在隆安县文化馆工作,她决定去寻访传说中“九莲灯”的传人、雁江镇和济村的民间艺人阮凤煊。出人意料的是,当潘兆录跋山涉水来到和济村时,阮凤煊死活不愿见她。为了学到 “九莲灯”繁复的手势和舞姿,每当阮风煊出门进行祭典活动时,潘兆录都不辞辛劳跟随前往。当时,除了潘兆录之外,宾阳县文化馆、南宁地区文工团都专门派人过来学习,但因为她一直不离不弃地跟随在老人身边学习,阮风煊最终被潘兆录的诚心所感动,在临终前将“九莲灯”的9种手位动作倾囊相授与她。后来,潘兆录萌生了将这段祭典舞蹈整理创作成艺术作品的想法,并根据这些手位动作创作出一支独舞,即“九莲灯莲花舞”亦称“佛手莲花舞”。据潘兆录说:“《九莲灯莲花舞》原来有九种手位动作,经潘兆录整理创作后,现在只有六种,分别以“香、花、灯、涂、果、乐”为内容。“与《千手观音》一样,《九莲灯莲花舞》传递的是一种祥和之美,所以舞姿一定要婉转柔和,否则难以达到‘如沐春风’的效果。”九莲灯莲花舞作为壮族民间传统祭典舞蹈,舞蹈风格独特,内容丰富,寓义深长。

祭祀舞蹈活动

开始前,先在逝者灵牌前安放一张师台,台面洒一层白米,摆上九只小碗,碗边贴有用黄、红、绿彩色纸剪成的9片花叶,形似艳丽的莲花图案。碗内盛花生油或桐油,放上一根灯草(或蜡烛代替)点燃,排成横、竖三行共九盏花灯。祭典活动一般需七至九位师公、道公。师公们穿着华丽的服饰,领头的身披长袍袈裟、头戴佛帽、脖挂佛珠。他们先是在师台前诵经,边唱道边从身后的孝男手上接过香火插在师台上,然后反复锣鼓击乐,直至上完香。花灯由师公班中会手艺的师傅制作,样式精巧美观,点燃时光亮闪烁,灿烂耀眼。花灯分上、中、下三品,通过“佛、法、僧”将“九莲灯”中的“香、花、灯、涂、果、乐”赐予孝男孝女,祈福他们日后种植业五谷丰登,养殖业六畜兴旺,生活顺顺利利。还教诲众人只有行善积德才能修成正果,迎**、禄、寿。而“九莲灯”,之后“九莲灯莲花舞”开始。

师公、道公手持小锣、大小钹等道具围“九莲灯莲花舞”依次排列,随着众道公敲锣击鼓,领头师公在舞手中时而顺转,时而逆转身体,不断反复和变换姿态。并用手、腕、指不停地扭转翻动,变化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舞姿。舞手完成一系列舞姿后,即进入边唱词边舞手的以“香、花、灯、涂、果、乐”为内容的六个花手舞蹈,同样由为首的师公演唱和舞蹈,众道公附声随和,击乐伴奏。最后舞手的师公又转入“腕花佛手”等变化无常的舞蹈动作,约半小时“九莲灯莲花舞”结束。

重放异彩

二十世纪80年代末,《九莲灯莲花舞》参加了南宁地区文艺汇演,随即引起轰动,夺得了比赛一等奖。1990年,隆安县文化馆推荐《九莲灯莲花舞》参加南宁地区民间民族舞蹈音乐比赛,获得舞蹈创作、表演三等奖。经过几十年的多次改编,《九莲灯莲花舞》也由当年的独舞演变成群舞,由当初纯粹的女演员表演到如今的男女演员合演。今年,隆安县新兴社区再次将《九莲灯莲花舞》改编搬上“大展演”的舞台,并更名为《佛手九莲灯》,而这一次以“九莲灯”为原型由16名演员表演的群舞,是规模最大的 “莲花舞”。“九莲灯”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经过进一步的艺术加工,再次焕发出灿烂的光彩。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公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九莲灯”位列其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8: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