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壮丽细尾鹩莺 |
释义 | 名称别类【中文名称】壮丽细尾鹩莺【拉丁学名】Malurus cyaneus 【又名】华丽细尾鹩莺 【科属分类】细尾鹩莺科的一种雀 分布范围分布在澳洲东南部。 外形特征壮丽细尾鹩莺长14厘米及重8-13克,雄雀平均较雌雀大只。尾巴平均长5.9厘米,是属内最短的。形状稍为长,尖窄,底部较阔。喙阔于深度,形状像其他吃昆虫的鸟类。它们是留鸟及地盘性的,且有高度的两性异形:雄雀繁殖时前额、耳底、上背及尾巴呈鲜蓝色,面部黑色,喉咙黑色或深蓝色;非繁殖期的雄雀、雌雀及雏鸟主要是灰褐色的。现已知有两个亚种:塔斯曼尼亚较为大及深色的cyaneus亚种及主岛的cyanochlamys亚种。壮丽细尾鹩莺有明显的两性异形:繁殖期的雄雀羽毛呈鲜虹蓝色,配以黑色及灰褐色。鲜色的冠及耳羽是用来示爱的。繁殖期的雄雀前额、耳底、上背及尾巴呈鲜蓝色,双翼呈褐色,喉咙、眼斑及喙都是黑色的。雌雀、雏鸟及非繁殖期的雄雀都是呈黄褐色,下身较为浅色,尾巴呈黄褐色(雌雀及雏鸟)或灰蓝色(雄雀)。雌雀及幼鸟的喙是褐色的,而雄雀在第一冬天后其喙会变为黑色。未成年的雄雀在孵化后第一个繁殖季节会换成繁殖期的羽毛,不过第一年的换羽往往并不完整,要待第二或第三年才会完整。雄雀与雌雀在繁殖后都会换羽,于冬天或春天就会再次换成婚羽。雄雀繁殖期的蓝羽,尤其是耳羽,是呈虹色的,这是因为扁平及扭转的小羽枝。蓝羽可以反射紫外光,使它们更为明显。壮丽细尾鹩莺的声音沟通主要是用作社交、聚集或保卫地盘。最主本或第一类叫声是长1-4秒的高音,每秒包含了10-20个短节;雄雀及雌雀都会有这种叫声。雄雀另有一种第二类叫声,是面对掠食鸟类(如灰钟鹊)的反应。这类行为并非为要通知其他雀鸟,但目的不明。这类叫声并非警告,而是将发出叫声的雄雀的位置通知掠食者。这有可能是一种示威,但却未能肯定。它们的警告叫声是一连串尖锐的吱吱声,其他细小的雀鸟也会明白。雌雀在孵化时会发出轻声的声音。 繁殖壮丽细尾鹩莺会于春天至夏末繁殖。鸟巢是圆拱形结构,以草及蜘蛛网造成,入口会在一边及接近地面。繁殖季节内可能会产两胎或以上。每次可以生3-4颗蛋,蛋呈白色有赤褐色斑点,约有12 x 16毫米大。孵化期为14天。初生的雏鸟未能看见,身体红色没有羽毛,当长出羽毛时很快就变成黑色。到了5-6日大它们就会打开眼睛,10日大就完全长出羽毛。所有鸟群成员都会帮忙喂哺,并于10-14天移走粪囊。到了40天大,幼鸟就可以自行觅食,但仍会留在鸟群中一年作为帮手,接着会转到其他鸟群或是在原有鸟群内成为领袖。作为领袖,它们会喂哺及照顾其他雏鸟,并会对抗杜鹃及掠食者。霍氏金鹃、金鹃及扇尾杜鹃会寄生在它们当中。 保护级别壮丽细尾鹩莺被用作为澳洲鸟类观察及保育协会(Bird Observation & Conservation Australia)的徽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