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庄桥村 |
释义 | 村情简介庄桥村,原称钟桥,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西南面,大罗山支脉¬钟山山麓,村前村东有沙溪盘绕。村东有初建于明成化二年(1484)石板桥。至清代,以钟山与石桥取名“钟桥”。村以桥名。“文化大革命”时改称“庄桥村”,沿用至今。庄桥村依山傍水,单向出入。东至永阜村和永强大道,南与天河镇交界,西依大罗山,可通天柱风景区。北靠横塘山,有横塘路通往郑宅村。地域面积1.1平方公里,居住面积0.15平方公里,耕田面积水田164亩,旱地251亩,山地1000多亩。常住167户649人,外来人口1000多人。 庄桥村有林、孙、张、孔、叶、王、郑等姓居住。林为大姓,占全村人口89.3%。居民集中“中天柱路”两侧,村内有沙河路、钟桥路、横塘路和上横巷、下横巷两条小巷。河流有沙河连接横塘河直通永强塘河。村民原以农为主,今有经商、兴办家庭企业,有的发展为规模型企业。 庄桥村古迹,有重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的牛桥,称新桥;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为钟桥。村西山垅,古称避风港——螺丝岙,称岙底。岙内有先人建造的人力岩石“榨油厂”遗址;传说有仙人挑来两秤锤岩,一在南山脚,另一于北山脚;岙底山麓的石岩留有古代渔民栓船的石窟(近人考证为古栈道遗址);有百步石云梯。 庄桥村前有两棵几百年树龄大榕树,东榕边有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三港观,前后两进,内有戏台,是村民的休闲娱乐场所。观内每年农历二月十五、八月十五,各演庙戏3昼夜。钟山脚有建于清咸丰年间的钟山寺;村东有林氏宗祠;村后有沙城高级中学。1985年至1997年期间,天柱路、横塘路、上横巷、下横巷建成水泥路,在中天柱路两旁建绿化带和花坛,在村委会大楼后设置休闲健身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自然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耕地总面积1,678.90亩(其中:田431.70亩,地1,247.20亩),人均耕地1.15亩,主要种植玉米、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2,47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4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1.41亩,主要种植泡核桃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7,272.20亩,其他面积1,919.50亩。 人口卫生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有农户344户,共有乡村人口1455人,其中男性785人,女性670人。其中农业人口1400人,劳动力750人。该村以汉族为主,是汉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683人,其他民族27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4人,占人口总数的3%;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312人,参合率90%;享受低保11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诗礼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4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诗礼乡卫生院4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1个,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1个,村内没有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250户,占农户总数的70%。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视,没有路灯。全村有299户通自来水;有49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3%。有364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9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8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2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20户,分别占总数的61%和60%。 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到诗礼乡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0.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40.00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2辆,摩托车56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340.00亩,有效灌溉率为8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73.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81亩。 到2008年底,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8户。全村有6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有6个自然村已通路,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6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有1个自然村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358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文化教育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713.00平方米,拥有教师8人,在校学生108人,距离诗礼乡中学40.00公里,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05人,其中小学生159人,中学生51人。 基层组织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村建有党支部1个,下设7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2人,少数民族党员24人,其中男党员44人、女党员8人。2005年,该村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被评为先进集体。村委会由村支书、村主任、文书组成。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个,共有团员80人。 村务公开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364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678.90亩,集体总收入60.46万元,有固定资产60.46万元。该村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各种涉农补贴款、农村转移支付。 农村经济2008年,该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6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45万元,占总收入的68%;畜牧业收入110万元,占总收入的16%(其中出栏肉猪990头,鸡1250羽);林业收入78.3万元,占总收入的12%;工资性收入25.70万元,占总收入的4%。农民人均纯收入2707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24.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0人(占劳动力的9%),在省内务工70人。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