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当尼采哭泣时
释义

故事开始于身陷对病人肉欲幻想而无法自拔的名医布雷尔,在关于撩拨男性的路·莎乐美的引诱下,试图诱饵劝服尼采接受治疗,却面临自己的“绝望”,于是历经一场不知谁是病人、谁是医生的心理治疗,在治疗可能随时胎死腹中的情形下,经过几许峰回路转,面临高处不胜寒的疑虑,最后两人以出科意料的方式,得以超越自己的人生困境。

心理书籍 当尼采哭泣

译者: 侯维之

作者: [美]欧文·亚隆

ISBN: 9787801096159

页数: 358

定价: 23.0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3-04-01

豆瓣评分8.5 (390人评分)

简介 · · · · · ·

关于《当尼采哭泣》这本小说,从情节来看,是一篇高潮迭起的心理推理小说。作者假托19世纪末的两位大师:存在主义大师尼采和医学大师布雷尔,透过史料和名著中呈现的真实有中国历史、思维观念和人格特质,将两人连结成医生与病人,开启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 共22章。

书摘:

我有许多缺点,如你亲眼所见:我很冲动,我会吓倒你,我是个不受传统规范的人。但是我也有长处,对于判断一个人是否有高贵的灵魂,我有绝佳的眼光,而当我发现了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我情愿不要失去他。

我整个生命是一个旅程,我唯一的家,是我那纠缠不去的病痛。

疲惫的压倒性发作。

所有灵魂的焦虑与激情都包裹在虚荣之内,虚荣是灵魂的皮肤。

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一度是如此的亲近,以致我们的友谊和手足之情,似乎不受任何东西的阻碍,而且,分割我们的只有一座小小的桥梁,就在你差不多要踏上它的时候,我问你:你想要越过这座桥,到我这里来吗?——你马上就打退堂鼓了;而我再一次问你的时候,你保持缄默。自从那时起,高山与激流,还有一切疏远和分离我们的东西,就被抛在我们之间,即使我们想要再聚首,我们再也办不到了。但是,当你现在想起那座小桥时,你无言以对,并且迷惑的暗自啜泣。

对于见到我们秘密的人,还有捕捉到我们脆弱情感的人,我们都感到恨意。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重新获得克制我们情绪的权力。

把自己泄露给他人是背叛的序曲,而背叛令人恶心。

他手忙脚乱的恢复了他的镇静。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的生活可能是透过本能来进行,或许,能思考的心智所代表的是事后的回想——在行为之后所思考的念头,给了我们有权利、能控制的幻觉。

如果紧张是洞察力的代价,那就让这状况照旧吧。

研究和学问始于怀疑,然而,怀疑在本质上就是充满了压力,只有强者能承受它。

极端的孤立不会消除压力,它本身反而就是压力,寂寞是疾病的温床。

布雷尔先生,你为何不试着学一些我所能教的东西,而不是去证明我所不知道的事情有多少。

如果他可以学会,渴望他人的慰藉是一件多么自然的事情——仅是如此,肯定就足够了!

击败激情,需要强大的热情。太多人被欠缺热情的巨轮所碾碎。

歇斯底里症是一种女性疾病。

即便是与伊娃。伯格在一块儿,他总是留了一手,隐藏他对老去的抱怨,他的优柔寡断与自我怀疑,凡是让年长的人在迷人的年轻女性面前,可能会露出衰弱或古板的那些气质。

他是个有趣的混合体,有智慧但是盲目,诚恳但不诚实。

基本上,性渴望就是完全去宰制另一个人身心的渴望。

一个人的精神由她的选择建构。

仿佛一同在烂泥中打滚就是平凡的意思。

所有认真的思考者都考虑过自杀。

一种广泛的视野总是会冲散悲剧。

在理智上知道某事和在情绪上知道某事之间有一个鸿沟——巨大的鸿沟。

无论何时我们舍弃了理性,并使用较低层次的能力去影响人类,我们得到的结果会是个较低级、较廉价的人。

成长比慰藉要重要得多。

过得安逸就是危险。

生命是两个虚空之间的一个火花。

我们所住的房间应该有一扇俯视墓地的窗户。

我突然意识到,她并没有任何力量,她无法控制她本身的行动——事实上,她像我一样无助与受迫,我们两个,不过是彼此妄想剧情中的替身演员而已。

生活愉快的关键,在于先去选择必要的东西,然后去热爱你选择的东西。

她很美丽,但她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红粉知己,我孪生的心智,她了解我,为我指出新的方向——迈向令人晕眩的高度,以往我从未有勇气前往探索。

提供一个安歇之处给一位受苦朋友,不过要注意,这个安歇之处只能是一张硬床或一张简陋的吊床。

我们这群受苦的同伴,全都无法看到彼此的真相。

大哭是在洗涤。

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

我亲爱的朋友,在离别时,我对你的希望是:“不可原谅”这个词语会消失在你的词汇中。

山坡羊的书评

周末赖床,但是睡不着,只好躺着看书,读的是vic推荐的《当尼采哭泣》。书中人物从历史中截取,而情节是虚构的。大致说尼采有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一个著名医生布雷尔受托对他进行治疗,那个医生的助手则是佛洛伊德。

作者是极为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欧文·亚罗姆,这本小说从一个侧面可以理解为心理学的诞生过程,从医学(布雷尔)和哲学(尼采)中为解决某些特别的病症(如偏头痛)而产生。

书中,尼采并不是消极被治疗,这放到如今的背景下很正常,但是当时并没有专职的心理医生,作为普通医生而言,布雷尔怎么看起来都很憋屈啊,呵呵。事实上,在治疗过程中,尼采极为强势。

学历史的时候,我们对几百上千年前的生活的了解,只能由现有的资料推断出来,但是推断的结果不仅仅取决于资料,更取决于推断的逻辑。即使资料一样,采用不同的逻辑思路,甚至关注的角度稍微有些偏差,结果也会截然不同。不仅仅是历史,对于我们日常而言,事实的真相也往往不可捉摸,能把握的仅仅是自己的态度。即,如果有人告诉你什么事,希望你怎么做,你只能依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和只会来判断究竟发生了什么。

尼采和布雷尔的谈话就有些许这样的气氛,尼采被推荐来到布雷尔这里,希望治愈自己的偏头痛,推荐的人是与尼采有暧昧关系的年轻女子,因为该女子觉得尼采有自杀的倾向。布雷尔不能让尼采知道自己的目的其实是希望治愈他的自杀倾向,从而想了许多办法,诱使尼采更多的袒露自己。而尼采这方面防守的非常严格,甚至对自己受的苦难还有着相当程度的自傲——“任何苦难,如果不能杀死我,终将变成我的财富”,最为重要的是,尼采是真正的大师,心智和学识上都是,直觉也非常灵敏,且布雷尔医生自己也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医疗困难重重。

两个重量级人物各怀目的谈话,是文中最有意思的部分。布雷尔说一些话,尼采会先绅士的感谢他的好意,然后揣测他说这些的真实含义,动机,等等,而后给予评价,通常都是恶意且直指内心的(直指内心的语言,在现代文明中,通常也是侵犯性的),布雷尔需要绕过这些直接的指控——这本身非常困难,然后努力证明自己目的的纯洁性,再把谈话继续下去,从而陷入下一个循环。其中精彩之处,我难以表述,可见亚洛姆确实是顶级的心理学家。

作者还给出了他们二人每天分别之后对当天会面做的笔记,用作我们理解的参考,非常有趣。如前所说,别人的想法,我们通常不知道,只能揣度,看他们谈话,我们自己也在揣度当时二位的想法,现在作者给了个机会,让我们看着事实,或者说作者的想法:)

揣测可以分善意和恶意的。比如别人帮助了自己,可以认为他是好心,也可以认为他希望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尼采多疑,从而处于这样的境地:无缘无故的好心从哪里来呢?然而自己也未必能给他什么好处。于是他考虑其他方面比如控制欲,即医生希望帮助他从而对他以后的决定做出影响,医生自己的说法是要挑战医学难题,和解决自我问题。当然由于尼采掌握的事实太少,也猜不出其实是女人的缘故。书中写了不少,我也不转述,太麻烦了。

对别人进行善意的揣测和还是恶意的,得到的结果相差之大,很有意思。意义之一在于,找到别人的真实目的,在善恶的交替中,慢慢靠近事实本身;之二在于,对自己明了,毕竟,对别人进行什么样的揣测,和自己当时的状态很有关系,做出恶评,说明的到底是自己对此人的不信任,还是自己当时心情不太好等等,而且,“我对别人竟然心怀恶意”——这本身足以作为一个重要标示。

有时也想,何以尼采有如此坚固的立场,无论对方说什么,都能从最坏的角度考虑,究竟是对自己强烈的信心还是深入骨髓的悲观主义倾向作祟?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