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周公营洛 |
释义 | 武王去世,继位的周成王年幼,武王的弟弟姬旦受遗嘱代理政务。姬旦佐成王,鞠躬尽瘁,史家称他为“周公”。 周公摄政,刻不容缓的实施周武王的既定方针——建都计划,只有实现这个计划,周的统治才算建立。于是,周公先派召公到洛邑实地勘查。继之,周公亲赴洛邑测量。测量结果,涧河以东,瀍河西是个好地方;瀍河以东也是个好地方。 二地选一,周公选中了瀍河以西涧河以东之地。所以如此,这是对周武王迁鼎郏辱阝的计划的肯定。选址以后立即动土。但在施工期间,震撼周王朝武庚之乱爆发了。周公不得不停止营洛工程,率洛邑驻军成周八师东征叛军。 三年之后,战争结束。这次战争加快了周公营洛的步伐。与战争前不同的是,周公对原定营洛计划进行了补充,即在瀍河以西建城的同时,在瀍河以东,另建一城。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根治殷之顽民而采取的必要的政治措施。周武王灭殷后,将殷商贵族封在殷都旧地,由于鞭长莫及,这些殷商贵族发动了为时三年的东方之乱。平叛之后,周公为根除隐患,将俘获的殷顽民押送到洛邑,以成周八师对他们实行集中管制。这就要为他们专建一城。原来的一都一城计划便发展为一都二城的建设实践,这是周公对武王迁都计划的补充和完善,意义极其重大。 二城一齐动工,殷顽民成了建设中的主力,他们在成周八师监督下劳动,重新作人。成王七年,新都洛邑建成,它南临洛水,北系邙山,东西长而南北短,外郭城内有二城,瀍河以西称王城,为周天子所居;瀍河以东称下都,为殷顽民所居。王城内布居工整,有宫殿宗庙及中央政府署衙;下都城内分区安排,殷民按编号居住。在二城之间的瀍河两岸,是成周八师居住的军营。成周八师西卫王城,东监下都,负有特殊使命。 周公营洛,是周王朝最重大的政治建设工程,它是周朝取代商朝实行统治的标志。与这一政治建设同时,周公在营洛期间,还完成了旨在实行思想统治的文化建设工程——《周礼》。中国礼制源于黄帝时期,成于夏代,发展于商代。夏商两代靠礼制实行思想统治,长达千余年。 周公为使周代长治久安,吸收《夏礼》、《殷礼》精华,发展成为灿烂大备的周代礼制——《周礼》。其中,中国奴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礼仪、司法,各方面的典章制度无不详载,国家、家庭、个人行为道德规范无不包容。尤其是,周公在《周礼》中提出了“敬天保民”的口号,闪烁着中国奴隶制民主思想的光辉,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进步。《周礼》问世以后,长期成为周王朝统治四方的精神工具和华夏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