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周保罗
释义

周保罗 Paul Zhou

医学博士,研究员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

学习和工作经历

1978-1983: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学士

1985-1987: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硕士

1985-1989: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免疫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05-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抗病毒免疫和遗传治疗研究组研究组长,教授

1998-2005: 美国西南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病毒与免疫系研究员兼德州大学微生物系副教授

1993-1998: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员

1989-1993: 美国Mayo Clinic免疫学博士后

1985-1989: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微生物系教学和研究助理

1983-1985: 上海免疫学研究所硕士生

其他与专业有关的经历

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有关艾滋病临床前与临床新药新技术研究项目评审委员会成员 (2004年、2005年)

2、灵长类医学杂志和基因治疗杂志审稿成员

3、美国免疫学会成员、美国基因治疗协会成员、美国科学进步协会成员

研究方向

2006年,我们实验室的主要工作集中于HIV和禽流感研究的三个方向: (1)开发基于膜结合抗体的抗HIV预防和治疗策略; (2)研究流感血凝素(HA)亚型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3)设计基于假病毒的抗HIV免疫原。 1.开发基于膜结合抗体的抗HIV预防和治疗策略 以前,我们将非中和性抗HIV-1 gp41抗体(TG15)引入内质网和反面高尔基网(TGN),证明引入到ER和TGN抗体抑制HIV-1(J. Immunol.160:1489)。最近,我们发现将这一抗体表达在HIV-1易感细胞膜上(膜结合抗体)显著抑制了HIV-1复制和细胞融合(J. Immunol. 173:4618)和树突状细胞表面的DC-SIGN介导的HIV-1捕获和转移(AIDS Res. & Hum. Retrovir. 22:874)。因此,当将这一非中和抗体表达于细胞表面时,能够成为广谱而有效的中和抗体,并抑制游离病毒和由树突状细胞(DC)捕获和转移病毒。 这一研究的长期方向是将这一膜结合抗体开发成一类新型的抗病毒药物。我们的近期主要目标是: 1.1 利用慢病毒载体将m-scFv基因导入人类原代T细胞,并检验其抗HIV-1活性。 1.2 开发HIV治疗和预防用糖基磷脂酰肌醇(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GPI)锚定scFv。我们证明嵌合scFv/DAF蛋白可以通过GPI锚定点表达于细胞表面。表达GPI-scFv的细胞可以显著抑制HIV感染。 1.3 构建抗HCV E1蛋白的m-scFV和GPI-scFv,并研究其抗HCV感染的作用。 2.研究流感血凝素(HA)亚型特异性的分子基础 HA是病毒颗粒表面的三种病毒蛋白之一,在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患者体内,抗HA中和抗体能够清除病毒并预防感染。HA共有16种亚型,其中含有HA亚型1、2和3的病毒已经在人类中传播扩散。而含有HA亚型5、7和9的病毒也已由禽类传染人类,但是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还未见报道。然而,令人感兴趣的是,HA亚型特异性的分子基础至今仍然未知。搞清楚HA亚型特异性的分子基础将对揭示禽流感的发病机制、开发新的诊断方法和疫苗有重要作用。 我们正通过构建HA嵌合体,并用其作为免疫原来研究HA亚型特异的决定簇。2006年,我们已经成功的开发了新的研究工具和实验方法,包括:1)HA/NA/M2假慢病毒载体制备;2)野生型和嵌合HA的cDNA构建;3)基于假病毒的新型中和抗体检测方法。 3.基于假病毒的抗HIV免疫原 数量稀少但广谱的抗HIV中和抗体的存在使人们对于开发出一种能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疫苗报有希望。2006年我们设计了基于假病毒的免疫原,制备了多种表达野生型和突变包膜蛋白的假病毒,并且比较其表面表达和转导的效率。此外,在与假病毒表面一种抗HIV-1包膜抗体是否共表达的条件下,我们正在比较野生型包膜蛋白的表面表达、转导效率和免疫原性。

近期发表的文章

(selected)

1. Zhou, P., Goldstein, S., Devadas, K., Tewari, D., and Notkins, A.L. (1997). Human CD4+ cells transfected with IL-16 cDNA are resistant to HIV-1 infection: inhibition of mRNA expression. Nature Med. 3:659.

2.Zhou, P., Goldstein, S., Devadas, K., Tewari, D., and Notkins, A.L. (1998). Cells transfected with a non-neutralizing antibody gene are resistant to HIV infection: targeting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trans-Golgi network. J. Immunol. 160:1489-1496.

3.Tewari, D., Goldstein, S., Notkins, A.L., and Zhou, P. (1998). CDNA encoding a single-chain antibody to HIV p17 with cytoplasmic or nuclear retention signals inhibits HIV-1 replication. J. Immunol. 161:2642-2647.

4.Zhou, P., Devedas, K., Tewari, D., Jegorow, A., and Notkins, A.L. (1999). Processing, secretion and anti-HIV-1 activity of IL-16 with or without a signal peptide in CD4+ T cells. J. Immunol. 163:906-912.

5.Zhou, P., Lee, J., Moore, P., and Brasky, K.M. (2001). High-Efficiency Gene Transfer into Rhesus Macaque Primary T Lymphocytes by Combining 32 degree C Centrifugation and CH-296-Coated Plates: Effect of Gene Transfer Protocol on T cell Homing Receptor Expression. Hum. Gene Ther. 12:1843-1855.

6.Tewari, D., Notkins, A.L., and Zhou, P. (2003). Inhibition of HIV-1 Replication in Primary Human T cells Transduced with an Intracellular Anti-HIV-1 p17 Antibody Gene. J. Gene Med. 5:182.

7.Lee S-J., Garza, L., Yao, J., Notkins, A.L., and Zhou, P.(2004). A non-neutralizing anti-HIV-1 antibody turns into a neutralizing antibody when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HIV-1-susceptible cells: a new way to fight HIV. J. Immunol. 173:4618-4626.

8.Lee SJ, Arora R. Bull LM, Arduino RC, Garza L, Allan J, Kimata JT, Zhou, P. (2006). A non-neutralizing anti-HIV-1 antibody turns into a broad neutralizing antibody when expressed on the surface of HIV-1-susceptible cells (II): inhibition of HIV-1 captured and transferred by DC-SIGN. AIDS Res. and Hum. Retroviruses, 22:874

专利

1、Zhou P, Tsai CG, Toyada T, Buchy P Lentivirus pseudotyped with hemagglutinin and neuraminidase and methods of use. DI #06/6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3: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