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舟经湘口 |
释义 | 基本信息【名称】《舟经湘口》 【年代】明代 【作者】李梦阳 【体裁】五言律诗 作品原文舟经湘口⑴ 湘筠寒翠满⑵,白日起秋云。 美人杳何处⑶,江气长氤氲⑷。 手持紫玉琯⑸,遥望青霞君。 蔼蔼波水暮⑹,何由致殷勤? 作品注释⑴湘口:湘水和潇水汇合处,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城北郊。 ⑵湘筠:湘竹,斑竹也。其上有天然的紫褐色斑点,如血泪痕。相传是娥皇女英恸哭帝舜,泪水洒在竹子上染成的。故称湘妃竹。筠(yún):竹子的青皮,借指竹。李梦阳舟行遥望,疑为湘妃竹也。 ⑶杳:远而不见其踪影。 ⑷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气很盛。 ⑸琯(guǎn):古代乐器,用玉制成,六孔,类笛。 ⑹蔼蔼:和气,温情貌。 作品简析此诗见于《零陵地区志》。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写景小诗,写于作者复官之后。秋日黄昏,舟行至潇湘二水会合之湘口,一幅南国美景尽收眼底:湘竹青青,凝苍叠翠,落日沉沉,镀白镶金,令人心旷神怡。遗憾的是佳丽难觅,愁思易生,毕竟美中不足。恍惚间,云气氤氲之处,山光水色之中,似有一绝色女子正手持玉笛,轻移莲步飘然而至。仙乐阵阵,迎送着往来其间的迁客骚人。诗人此时只觉的宠辱偕忘,劳顿全无,精神极其愉悦。舟下水波荡荡,风情万种,更多了一份喜悦。诗人不禁叹道:“南国潇湘啊,你殷勤好客何至于此耶?” 这首诗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摹状、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实而虚,虚而实,熔状物、写景、抒情于一炉,表达了作者舟行湘口的喜悦之情和对湘口的赞颂之意。 作者简介李梦阳 (1473—1530)明代诗人。字天赐,又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今甘肃庆阳县)人,后徙河南扶沟,公元1494年(明弘治七年)中进士,任户部主事,迁郎中。因疏劾宦官刘瑾,下狱几死。后起复,官至江西提学副使。他倡言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是明“前七子”的领袖人物。其诗文求臻“天地自然之音”,讲究情感的自然流露,少数作品抚时感事,深刻雄健;但有些作品蹈袭前人,刻意摹拟,流于浮靡呆板。有《空同集》传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