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
释义

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 (2004年7月22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员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根据有关法律和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可以按照本条例获得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无偿法律服务。 第三条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市和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鼓励社会对法律援助提供捐助和其他帮助。 法律援助经费应当专款专用,定期向社会公布,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 第四条 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全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区县(自治县、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市律师协会应当按照律师协会章程对依据本条例实施的法律援助工作予以协助。 第五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确定或设立本行政区域的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受理、审查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人员为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六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 第七条 支持和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有关社会组织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 第八条 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援助机构提供的法律援助案件应当实行司法救助。 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以及重庆仲裁委员会等仲裁机构,对法律援助案件的受援人应缓收、减收或免收有关费用。 第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援助人员依法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给予支持。 法律援助人员依法查询、复制有关资料的,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提供,免收查询费。

第二章 援助范围

第十条 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给付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残疾人请求侵权赔偿的; (七)未成年人请求损害赔偿且其监护人经济困难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应予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第十二条 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并无需对受援人进行经济状况审查: (一)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二)公诉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 (三)刑事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 第十四条 城镇居民经济困难的标准按照住所地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农村居民经济困难的标准按照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标准执行。 申请人住所地与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所在地的经济困难标准执行。 第十五条 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案件或行政事务的工作中,应当告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或申请人有获得法律援助的权利以及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具备的条件。

第三章 申请、受理和实施

第十六条 公民就本条例下列事项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提出: (一)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请求给付抚恤金、救济金的,向提供社会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给付抚恤金、救济金的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三)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向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四)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向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五)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而产生的民事权益的,向被请求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六)残疾人、未成年人请求侵权赔偿的,向赔偿义务人住所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七条 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与其法定代理人之间发生诉讼或者因其他利益纠纷需要法律援助的,由与该争议事项无利害关系的其他法定代理人代为提出申请。 第十八条 同一法律援助案件,由同一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两个以上的法律援助机构均可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当事人可选择一个提出申请。 公民向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提出法律援助申请的,由先收到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 第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因管辖发生争议时,由市司法行政部门指定受理。 第二十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他人申请的,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二)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经济困难证明; (三)与所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证明及证据材料。 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填写申请表。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由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或者代为转交申请的有关机构工作人员作书面记录。 第二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收到公民请求出具经济困难证明的申请后,对符合条件的,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出具证明;不出具证明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二条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法律援助申请后,应当进行审查;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不齐全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应当补交的材料;申请人提交的证件、证明材料需要查证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向有关机关、单位查证。 法律援助机构应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或不准予法律援助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对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的不予法律援助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向司法行政部门提出。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应当以书面形式责令法律援助机构及时对该申请人提供法律援助,并告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四条 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机构应当与受援人签订法律援助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二十五条 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开庭十五日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副本送交被告人户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被告人户籍所在地与审判地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者判决书副本送交审判地的法律援助机构。 人民检察院对已经提供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应在侦查终结、提起公诉、决定不起诉或者将案件退回补充侦查后五日内告知法律援助人员。 公安机关对已经提供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应在侦查终结后五日内将案件办理结果告知法律援助人员。 第二十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指派律师事务所或者安排本机构的工作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也可以根据其他社会组织的要求,安排该组织所属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对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开庭十日前将确定的承办人员名单回复作出指定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七条 法律援助案件结案时,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有关的法律文书副本或者复印件以及结案报告等材料。 法律援助机构收到前款规定的结案材料后,应当向法律援助人员支付法律援助办案补贴。 法律援助办案补贴的标准由市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参考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的平均成本等因素核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章 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八条 受援人享有以下权利: (一)了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的进展情况; (二)要求法律援助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及有关部门对其提供的个人信息保密; (三)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援助人员,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 第二十九条 受援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及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及相关情况; (二)配合法律援助人员调查案件事实; (三)当经济状况或案情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告知法律援助人员或法律援助机构。 第三十条 法律援助人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要求受援人提供与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材料及其他必要的配合与协助; (二)发现受援人违反本条例规定或者不履行法律援助协议,情节严重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终止法律援助服务; (三)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法律援助协议约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十一条 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办理法律援助事项; (二)及时向法律援助机构和受援人通报法律援助事项的进展情况; (三)保守法律援助事项所涉及的国家秘密和有关商业秘密,以及受援人的隐私; (四)法律、法规规定或者法律援助协议约定的其他义务。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法律援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拒绝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的; (二)为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的; (三)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收取财物的; (四)从事有偿法律服务的; (五)侵占、私分、挪用法律援助经费的。 法律援助机构有前款(三)、(四)、(五)项行为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律师事务所违反有关规定拒绝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停业整顿的处罚。 第三十四条 法律援助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停止执业的处罚: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法律援助案件的; (二)接受法律援助案件后,不尽职责、推诿、无正当理由不办理或擅自终止法律援助的; (三)收取受援人财物的。 有前款第(三)项违法行为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退还违法所得的财物,可以并处所收财物价值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 公民申请办理经济困难证明,经办人员在法定期限内既不出具经济困难证明,又不书面告知当事人理由的,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 以隐瞒、欺骗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追缴全部费用。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条例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3:0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