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重庆人民广场 |
释义 | 人民广场概况重庆人民广场是1997年6月与重庆直辖市同时诞生的,面积约3万平方米,广场用花岗石铺就,带音乐喷泉,常年绿划如茵,鲜花盛开。广场后方是享誉海内外的重庆人民大礼堂,由当时主持西南局工作的邓小平、贺龙同志决定修建,著名建筑师张家德先生设计,始建于1951年9月,竣工于1954年1月,历时两年零四个月。 重庆人民大礼堂采用中国传统轴线对称手法,配以轴式的南北两翼,观外金碧辉煌、气势恢宏、布局和谐、雕梁画栋、飞檐走壁;内设大舞台一座,观众席四楼一底,座位5000个,是广场内的主要景点,也是大型庆典、隆重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深得海内外游客的赞誉。每到傍晚,市民自发组织上千人在广场上跳集体舞、健身操,构成一道亮丽的市民生活风景线。 在建中的三峡博物馆和广场三期工程,总投资6.3亿元,将为广场扩大一倍以上的面积。届时,时广场与大礼堂、博物馆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将是市区内最大的文化综合观光景区。 重庆人民大礼堂 重庆人民大礼堂位于人民路学田湾,是重庆市最大的剧场。1950年动工兴建,1953年竣工。初名“中苏大楼”,后改名为“西南行政委员会大礼堂”,1955年改为现名。大礼堂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分礼堂、南楼和北楼三部分。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高65米。大厅高55米,内径46.33米。正厅内设大型舞台一座,四周环绕五层挑楼,四楼一底共4200个座位。大礼堂取中西合璧之建筑风格,主体部分仿北京天坛祈年殿及天安门形式,配以廊柱式的南楼、北楼。一色绿色琉璃瓦顶,大红廊柱,淤塞栏杆。大门为一大牌坊。整个建筑布局合谐,雄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曾先后接待过苏联、日本、朝鲜、印度、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国的大型文艺表演团体,是重庆市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前身为1951年3月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6月因西南大区撤销,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博物馆)。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西南局为推动西南地区文物保护和文博事业发展,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关怀下,于1951年3月8日在重庆成立西南博物院,1951年10月西南博物院正式对外展出,由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题写馆名。在西南大区文博事业发展规划中,西南博物院作为西南地区中心馆,直属西南局文教部管理,规划下辖“五馆一所”,由著名历史学家徐中舒任院长、冯汉骥、周素园、方国瑜任副院长,1953年10月,西南人民科学馆(原名西部科学院)并入西南博物院。西南博物院成为集历史、考古、自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之初,西南博物院举办《西南区文物展览》、《西南区土改文物资料陈列》等重要展览,组织实施成渝铁路、宝成铁路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发现在中国颇具影响力的“资阳人”头盖骨,主持四川昭化宝轮院、重庆巴县冬笋坝巴蜀船棺葬墓群、成都羊子山汉墓等重要墓葬的发掘工作,同时搜集和抢救了抗战陪都时期以来流散于重庆及西南地区的历代大量珍贵文物。西南博物院聚集了邓少琴、董其祥、徐文彬、沈仲常等一大批历史文物专家,搭建起了西南地区文物保护和文博事业基本框架,对西南地区文物保护和文博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