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当《论语》遭遇于丹 |
释义 | 作者:马千里 ISBN:10位[7806979700]13位[9787806979709]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5 定价:¥23.00元 内容简介本书旨在让广大读者清晰认识《于丹心得》一书的谬误,进而准确理解《论语》章句、孔学思想,对树立独立思考、不畏权威的治学精神和批判精神,大有裨益。 揭批于丹谬误,还原经典真相!本书完全按《于丹〈论语〉心得》的结构来写。全书从揭露硬伤、纠正错解入手,全面批驳了《于丹心得》一书对《论语》思想的歪曲和所宣扬的“新阿Q精神”。 编辑推荐本书既可供学术研究者参考,亦可作为《论语》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马千里,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咨询,主攻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应用研究及企业管理咨询策划服务,马千里企业管理咨询机构(深圳)首席咨询顾问。在《中国商业评论》、《管理学家》、《商界》和《中国经营报》、《经理日报》等报刊发表企业管理相关论文二百多篇,在《华夏酒报》等多家报刊和专业网站开有管理类专栏。著有《论语的管理智慧》、《论语新裁》。 图书目录引子 第一篇非孔子的“天地人之道” 第一章 “予欲无言”是说孔子行的是“无言之教”吗? 第二章 “民信之矣”是“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吗? …… 书摘前言 《论语》问世后的近2500年来,还没有任何一本有关《论语》的书籍能够像《于丹心得》这样瞬间风行天下,也没有任何一位作者像于丹教授这样因为其作品涉及到了《论语》而一举成名。面对这样罕见的文化怪现象,直如圣人所言,令人“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愈来愈多的人们对于传统文化表现出了惊人的认同精神;忧的是,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风潮,有太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由于缺乏必要的经典知识储备,正冒着被误导甚至被戕害的危险。但无论是喜是忧,在当前的国学热和《论语》热中,每一个有素养的学术研究者或文化工作者,都应肩负起一份社会责任,去思索和反省像《于丹心得》这样的以释读《论语》为名、以体会《论语》为号而走红的作品,以及像于丹教授这样的因为释读《论语》而成为“学术超女”的文化和社会现象,以弄清它们背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认清它们的消极影响究竟在哪里。 第一,是“心得”还是“心魔”?不知于丹教授是不是意识到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太主观、太随意,所以,在许多场合,她都强调自己所做的不是学术研究,而是个人“心得”。但是,心得毕竟不同于心魔,不应该是随心所欲的代名词。“心得”是个专有名词,是以深思熟虑、入情入理为前提的,并不是任何个人想法、任何奇思妙想都可以称为心得,都可以公诸于众,登诸大雅之堂。一句话,万不能以心得取代学问的真理性和真精神,更不能说我的心得是什么,事实就是什么。无论什么人,教授也罢,演说家也罢,当他(她)把自己的作品冠以“《论语》心得”的时候,一定要以对《论语》的敬重对待、深入研究和全面理解为前提。不管是对于《论语》,还是其它古代典籍,不能说因为有皓首穷经之憾,我们就可以对其章句望文生义,随意解释;不能说因为历代的经典注释家每每对经义存有歧见,我们就可以随便篡改字句,引伸字义;不能说因为历史上有所谓“六经注我”的说法,我们就可以将经典文句断章取义,唯我所用。 阅读于丹教授《于丹心得》有关《论语》章句字词的释读,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尽管于丹教授口头上对像《论语》这样的经典推崇备至,但从她的演讲和著作中对《论语》章句的释读来看,根本看不出她对经典原著怀有敬重之心,更缺乏深厚的学识和练达的掌握。于丹教授真正关注的是自己的“心得”而不是《论语》的本义,并为此而不惜凭借上好的口才表现和混乱的逻辑推演,偶尔诵读若干古语、古诗词以哗众取宠,蒙蔽不明就里的广大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