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钟律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王洪军 著 出 版 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8-1 版 次:1 页 数:180 字 数:140000 印刷时间:2007-8-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806923139 内容简介钟律课题是曾侯乙编钟出土后的二十多年来音乐型态研究特别是律学研究中最引人关注的课题之一。自钟律一词于黄翔鹏先生1979年《先秦音乐文化的光辉创造——曾侯乙墓的古乐器》 一文中复出后,这一课题的研究逐步展开,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笔者在关注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以往学者的研究多取音乐考古测音研究的角度,而对文献中所涉钟律或避而不谈,或谈之甚少。或干脆断言其“与三分损益法毫无二致”,或多引用《汉书·律志》“至元始中,王莽秉政,欲耀名誉,徵天下通知钟律者百余人,使义和刘歆等典领条奏,言之最详……”这段文献作为先秦钟律的文献根据。 凡此种种暴露出迄今学者们对古代文献记载之钟律的研究尚有欠缺。为此本文以“钟律四书”、历代乐律志为依据,在对其进行全面历时考察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了自汉至清古代文献记载之钟律的两种内涵,即:十二律吕和有关备数、和声、审度、嘉量、权衡(其框架或仃所损益)之制度。 又以个体研究者为基本线索,对出_十青铜编钟引发的钟律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归纳,将(以黄翔鹏先生为代表的)今人的钟律理论简要概括为:先秦钟律是一种以管子生律法为基础,以三度关系为枢纽的复合律制;钟律就是琴律;钟律可以钟律音系网的形式表现}H来。这种理论虽不见经传,但却“流淌”在民族音乐的实践中。 作者简介王洪军,1965年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市,文学博士,现任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中国音乐史论考研室主任、副教授。1994年考取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中国古代音乐史方向硕士生,199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山东师范大学任教; 1999年考取上海音乐学院中国古代音乐方向博士生,于2002年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至令任教于武汉音乐这院音乐学系,主要教授《乐学》与《中国音乐史》两门课程,2003年和2005年先后承担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重点基金研究项目,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还分别师从武汉音乐学院杨金岚教授学习声乐。 近些年来,先后在《黄钟》、《中国音乐》、《我民音乐》、《音乐艺术》、《音乐研究》、《中国乐学》等刊物发表《出土东周中原体系青铜编钟编制区域特征探讨》、《对音乐考古若干问题的思考》、《对促进音乐考古学科发展的再思考》、《测音数据在编钟律制研究中的可信度分析》、《<隋书·音乐志>之“并戾”问题谜底辨歧》、《<国语·周语下>的钟律文献再解读》等论文20余篇。 目录目 录 论文提要 英文提要 引言 一、缘起 二、关于古之钟律考证 三、关于今之钟律理论 四、关于行文 上篇 古钟律考证 第一章 钟律四书之钟律 第一节 《钟律书》一卷 第二节 《钟律纬》一卷 第三节 《中律通考》六卷 第四节 《钟律陈数》一卷 第五节 小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