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职硕士
释义

引言

“中职硕士”是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为背景设置的一种职业型学位,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既懂得相关基础理论,又能进行相关实践的高级“双师型”教师[1]。中职硕士培养目标中对实践有较高的要求,而缄默知识在实践性技能的习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培养过程中重视缄默知识的习得是中职硕士的重要特征。积极探索中职硕士培养过程中缄默知识的习得途径,并据此对中职硕士的教学进行改革,对于提高中职硕士的培养质量,促进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硕士缄默知识习得的意义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也有人译作默会知识、隐性知识)的概念,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化学家和思想家波兰尼(Polanyi)于1958年在《人的研究》一书中首次提出,指那些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高度个体化、难以形式化的并且以整体经验为基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缄默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显性知识指那些可以明确表达的知识,用语言、文字或其它可记录、可理解、可传递的形式表达,在社会上可广泛交流共享的知识。而这种广泛交流共享往往是通过使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而达成的。

那么,就实践性技能的习得过程而言,缄默知识是如何转化的?拥有实践性技能的个体,如何才能将自己的缄默知识发掘出来。一部分经过系统化、逻辑化,转化为显性知识,供学习者学习,从而使学习者习得技能;另一部仍为缄默知识,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恰当的方式,才能传授给学习者,从而使学习者习得技能。学习者习得技能以后,需要经过强化训练和精加工,才能使技能更加娴熟,进而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实践性技能的习得过程中。

在整个转化过程当中,从发掘者来看,缄默知识的发掘受发掘者的智力水平、经验积累和表达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从学习者来看,技能的习得受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领悟能力等因素影响。中职硕士习得缄默知识有何意义呢?首先,中职硕士实践性技能的掌握,需要缄默知识。一个经验丰富的维修师傅,只要听机器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出机器是否有故障以及可能的故障在哪里。这里的经验丰富,便是有较多的缄默知识。正是通过多年的维修经验,不断积累机器维修的缄默知识,维修师傅才掌握了维修机器的实践技能。其次,中职硕士实践性技能的维持,需要缄默知识。Ammons等人(1958)发现,技能的保持时间依赖于技能的获得方式。通过内隐策略习得的技能能够保持相对较长的时间,而通过外显策略获得的技能只能保持相对较短的时间[2]。而内隐策略学习的产物,就是缄默知识。通过缄默知识量的积累,可以使实践性技能维持更长的时间,进而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二、中职硕士缄默知识习得的途径

由上可知,缄默知识的习得,需要通过恰当的途径才能实现。中职硕士习得缄默知识可能存在若干途径,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现代师徒制

现代师徒制,是指在企业里,资历较高的、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师傅),指导新进入企业的、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新员工(徒弟)进行实践性技术工作,使新员工逐渐掌握工作技能的模式。中职硕士在学习指导上,实行“双导师”制,即校内学术导师指导和校外专业导师指导相结合[3]。中职硕士培养过程中,要求其在企业接受专业导师的指导,这实际上便是现代的师徒制。“获得任何形式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不是简单的通过埋头学习知识的符号表达就能做到的,这些知识必须从行家里手那里才能学到。”[4]这里说的行家里手,便是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师傅。也就是说,缄默知识可以从师傅的实践指导中获得。在企业中,企业专业导师在指导中职硕士的过程中,将自身积累的经验,难以用文字、语言和数字公式等来精确表达的个人观点、行为等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他们。中职硕士在企业专业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导师的工作技巧,甚至领悟到了一些连导师都不是非常清楚的技巧,从而大大提高了中职硕士的实践技能。

(二)行动学习法

何谓行动学习?英国学者伊恩·麦吉尔(Lan Mc Gill)和利兹·贝蒂(Liz Beaty)指出:“行动学习是一个以完成预定的工作为目的,在同事支持下的持续不断地反思与学习过程。行动学习中,参加者通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反思他们自己的经验,相互学习和提高。”[5]行动学习强调个人经验对学习的意义,更关注的是对以往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强调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能知道、会行动,而且要从深刻反思中获得经验提升,从而使个人的技能更加熟练。“中职硕士培养在授课方式上,采用‘师生研讨+学员反思’方式。”[3]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行动学习。中职硕士大都是具有三年以上第一线教学经历、教育业务较强的在职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由于他们都来自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因此他们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深有体会。由中职硕士主动提出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后由学习小组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付诸行动。中职硕士通过对过去经验的总结与反思进行学习,然后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接着制定计划,最后使计划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在这个过程当中,对过去经验、技能的规律与要领反思与总结的过程,就是中职硕士将零散的缄默知识不断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也是中职硕士习得缄默知识,促使个体技能不断提高的过程。

(三)网络博客(Blog)式

网络日志(Blog)是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日志形式,于1997年在美国出现[6]。个人可以将自己的感悟、经验、技巧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布到网上与他人共享,同时为他人提供思维的前提和原料。还可以在他人对自己的信息的回复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在与他人的共享和交流中使自己也得到提升。中职硕士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学校集中学习的时间仅为一年左右。那么如何使中职硕士在集中学习时间比较少的情况下,又能保证其培养质量,使其实践技能有所提高呢?网络博客便成为一种很好的解决途径。在网络博客中,导师通过博客,将个人的技术、诀窍、直觉、想象与创意等发布在网上,这实质上便是将自己平时的那些零散的缄默知识系统化、语言化的表达出来。中职硕士便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导师的博客,从中得到启发,还可以在导师的博客上回复、留言,就自己关注的问题与导师和其他人交流。在浏览并与导师探讨实践技能的诀窍、技巧、要领的过程中,便习得了导师的缄默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实践操作当中,从而使自己的操作技能更加娴熟。同时,这种模式也有利于中职硕士的分散学习,使其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从而解决中职硕士的工作和学习时间冲突的问题。

三、中职硕士缄默知识习得的教学改革

基于以上对中职硕士缄默知识习得途径的探讨,结合中职硕士与现存的学术硕士的不同之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教学进行改革。

(一) 教学目标岗位化

中职硕士的培养目标是既懂理论又能进行相关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因此,中职硕士的教学目标,应该针对“双师型教师”这一特定的岗位,既要重视培养中职硕士的学术素养,又要重视其工作岗位的实践技能。提高学术素养主要通过通识课程和专识课程来实现,提高实践技能主要通过专识课程和特识课程来实现。其中,通识课程指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专识课程指专业知识和技术,特识课程指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所以,中职硕士比较适合的课程结构为“通识课程+专识课程+特识课程”。通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使中职硕士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这样的中职硕士既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可以上讲台、做研究,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可以带实训、搞研发,从而达到“双师型教师”这一岗位要求。

(二) 教学过程情景化

中职硕士的教学过程,应该与实际的工作情景相结合,使其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之中,而不是照搬书本上的那些与实际情景相去甚远的理论。还应该注重其职业情景,重视其缄默知识的习得。采用现代师徒模式,将中职硕士技能的训练放到真实的职业情景之中。通过在企业中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体验,通过与企业中专业导师的学习和交流,达到真正的“做中学”,从而提高中职硕士的技能水平。采用行动学习模式,以解决中职硕士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中心,小组研究解决。通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通过反思来获得提升,从而有利于其今后的职业发展。

(三) 教学手段现代化

中职硕士培养,应该注意更新教学手段,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利于其今后职业发展的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是解决中职硕士集中学习时间短、工学结合矛盾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建立博客社群,利用远程教学,中职硕士就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进度,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其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分配问题。“教育博客不仅是信息呈现的平台,由于它连接着人们的思维,因而它是教师群体思维互动的平台,是师生学习实践共同体的环境或载体。”[7]中职硕士通过博客与导师互动交流,既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反馈与启发,而且可以使许多思考、心得、诀窍得以共享,从而可能在多人的思想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四) 教学评价多样化

教学过程和手段的革新必然要求教学评价体系也做出相应的调整。首先,中职硕士对所开设的通识课程和专识课程至少都应达到及格的标准;对所开设的特识课程,应该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其次,中职硕士的学位论文应注重其实用性,选题应该结合工作岗位的实践,侧重于教学实践,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是探索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等,论文应该通过答辩。再次,应该注重企业和用人单位对中职硕士的评价与鉴定。中职硕士是否真正达到了“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最终的决定权应该在企业和用人单位。中职硕士在企业和用人单位实习后,企业和用人单位为其填写评价与鉴定意见。评价与鉴定合格者,才能授予学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4: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