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作 者:陈利国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年2月1日 ISBN: 9787040208504 开本: 16开 内容简介中医气学理论分析、对阴阳理论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医气化理论、对藏象理论有关问题的讨论、人体结构与平衡、如何建立中医学概念范畴体系、东西方医学的比较研究、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等八个部分。 作者简介陈利国,1960年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暨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中医系主任。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瘀证与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委员、中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近五年来,承担三项国家基金课题,六项省部级课题,三项厅级课题。出版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24人,博士研究生5人。主要研究领域:血瘀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比较中医学研究,中医药产业现代化研究。1984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后留校任教,从1986年起担任现代统计方法教研室副主任、保险系主任、财政与金融学院副院长等职。2004年获得武汉大学社会保障博士学位。2005年调入暨南大学任教。 图书目录第一章 中医气学理论分析 第一节 气学理论形成的原型 一、与饮食有关的气——火烟与蒸气 二、与季节气候有关的气——风气与云雾之气 三、呼吸之气 第二节 气论哲学的形成和对气学理论的不同认识 一、气论哲学的形成 二、对气学理论的认识 第三节 中医学的气范畴 一、从哲学之气向医学之气的转化 二、中医学气范畴的内容 第二章 对阴阳理论有关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 《易经》、《内经》阴阳说之比较 一、共同点 二、不同点 第二节 医学阴阳与哲学阴阳 一、什么是人身阴阳 二、什么是阴阳的物质基础 三、阴阳研究可能带来的效应 四、关于阴阳的本质问题 五、阴阳的层次性问题 第三章 中医气化理论 第一节 气化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一、气化思想溯源 二、气化理论的形成和演进 第二节 气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广义气化与狭义气化 二、内气化与外气化 三、化与变 第三节 人体气化活动 一、气的特性 二、气化的动力 三、气化的形式 第四节 气化的秩序 一、部分的秩序 二、过程的秩序 第五节 整体气化与局部气化 一、气血的生成及其运行 二、津液代谢 三、膀胱气化 四、三焦气化 第六节 五运六气 一、干支甲子 二、五运 三、六气 四、运气同化 五、运气学说与发病的关系 第四章 对藏象理论有关问题的讨论 第一节 藏象理论的形成过程及藏象实质分析 一、解剖方法 二、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的整体认识方法 三、以经络、气血为媒介的整体联系 四、在气化过程中的统一和体现 第二节 肺为藏之长的理论价值 一、肺为藏之长的含义 二、理论价值 附: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第三节 心肾相交与水火既济 第四节 脾主升与肺主降 第五节 脾主运化与小肠泌别清浊 第六节 关于四时五脏阴阳问题 一、《内经》四时五脏阴阳问题的提出 二、四时与阴阳 三、四时与五行 四、四时与五时 第五章 人体结构与平衡 一、人体结构的形成 二、人体平衡问题 第六章 如何建立中医学概念范畴体系 一、医学概念与哲学范畴 二、中医学概念范畴的逻辑层次与演变关系 三、中医学概念范畴体系的建立 第七章 东西方医学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内经》时代的东西方医学 一、文化异质——两种不同的整体观 二、尊古崇圣与宗教统治——解剖学所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宋代科学技术对中医学的影响 一、在医学教育方面 二、在医药理论方面 三、临床方面 四、在药物学和方剂的整理方面 五、西方医学的发展状况 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方医学 一、技术革命对医学的影响 二、给中医学带来了什么 三、影响中医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 明、清时期中医学的繁荣与西方医学浸入 一、中医学的繁荣与西方医学浸入 二、从“戾气学说”蜕变所引起的反思 三、关于中西医结合问题 第八章 中医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 第一节 对中医理论现代化途径的探索 一、中医理论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二、中医理论现代化的可能性 三、必须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的渐进性与途径 一、中西医学的三大差别 二、中西医结合的必然性 三、中西医结合的渐进性 四、中西医结合的途径 五、防止两种倾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