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央大礼堂
释义

景点介绍

1933年4月,临时中央政府从叶坪搬迁到沙洲坝后,为召开“二苏大会”,决定在沙洲坝老茶亭村的树林中,建造一栋规模大,造型美,具有苏维埃共和国标志的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二苏大会

大礼堂由“二苏大会”准备委员会监造,钱壮飞担任图纸设计,总务厅主任袁福钦组织实施,大礼堂由8月1日动工兴建,只用了4个月时间,就建成这样一座宏伟的建筑拨地而起,整个造型也非常别致,从空中往下看,就象一顶红军的八角帽。大礼堂的门首上方还嵌有黄亚光书写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17个楷书大学和他设计的地球仪图案。1934年1月22日至2月1日,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礼堂内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93人,候补代表83人,旁听代表1500人左右,在会上,毛泽东致了开幕词,并作了中央政府两年来的工作报告,朱德、项英等也作了相关问题的报告,大会讨论和通过了宪法大纲、苏维埃建设、红军建设、经济建设等决议案以及关于国徽、国旗、军旗的决定,选举毛泽东、项英、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等17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候补委员36人。 这个大礼堂楼上楼下可容2000余人,有三个特点:一是门多,便于疏散,在这四周共有17道门;二是视线好,无论坐在大厅内的哪个位置,都可以看见主席台;三是回音效果佳,不用麦克风,可以清晰听到台上的讲话,不信大家可以试一试。另外,在礼堂的北侧10米处,还修筑了一个回字形空洞,可容上千人。在大礼堂的门首上方还嵌着黄亚光书写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17个楷书大家和他设计的地球仪图案。

历史记载

据文史资料记载,当时因环境嘈杂,秩序较乱,毛泽东等领导及中共中央一些机关便搬到枣园居住。第二次自然是召开具有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严肃的“热闹”,制定了党领导解放战争的总方针。之后,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座历史性的标志。中国革命胜利后,这座历史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旧址,从此便成为后人争相睹目的旅游景点,一直“热闹”至今。站在礼堂门前,我想,杨家岭不会寂寞,一定还会继续“热闹”下去的。现在大厅按照“七大”会场的形式布置。讲台正面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大幅画像及六面党旗;正面两边墙上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大厅内摆着代表们坐过的二百多张木质长椅和“七大”投票箱; 两面墙上悬挂着六组党旗,下面书写“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几个字。在伟大的建筑门前,我拨开热闹的观瞻人群,拍了照。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