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弹夹 |
释义 | 弹夹(charger;cartridge clip),夹子弹用的长条夹,用来将子弹成排夹住,以便压入弹匣、弹仓,多由金属制成,是一种装弹辅助工具。 介绍弹夹和弹匣只有一字之差,读音也十分相近,人们很少去注意它们的区别,甚至把它们混为一谈。但它们确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弹夹的结构比较简单,顾名思义就是安装枪弹用的类似夹子的一种便捷工具,多由金属制成,也就是说,弹夹仅仅是一种装弹辅助工具。而弹匣则是一种供弹装置,其结构要复杂得多,它安装在枪机轴线圆周某个方向上,一般均为可卸式,外观呈盒状,其作用和弹鼓、弹盘等相同,使用时由内部的托弹簧和托弹板共同作用将其中的枪弹逐发推出,为武器供弹。 诞生弹匣的原型弹夹和弹匣并不是没有联系的,谈弹夹的诞生,就要从弹匣的原型——固定盒式弹仓说起。 在黑火药金属定装枪弹出现之初,枪弹口径一般较大,这一时期的步枪多采用管状弹仓供弹,如同现在的霰弹枪装填一般,枪弹需要从弹仓后面的装弹口逐发手动装填,装填速度很慢,而且枪弹在弹仓中前后依次呈直线排列。 特点这种弹仓不适合装填尖头枪弹,以免弹尖触发前一发弹的底火而发生危险。这一弊病直接导致了盒式弹仓的出现。在这种弹仓中,枪弹不是一前一后沿弹仓轴线呈直线排列,而是相互平行呈单排纵向排列或者双排纵向交错排列,从而避免了管状弹仓可能发生的危险。当枪机向后运动越过枪弹时,在托弹簧的推动下,由托弹板将枪弹顶至弹仓顶端,再由枪机将枪弹推入弹膛并完成闭锁。这一设计无论在供弹具体积的减小还是供弹可靠性上较管状弹仓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个进步供弹具从管状弹仓发展到固定弹仓是一个进步,而战斗中对迅速装填枪弹以提高实际射速的需要,最终促使了一种能够一次将多发枪弹装入固定弹仓的工具——弹夹的最终诞生。 研制成功1885年,奥地利枪械设计大师费迪南·曼利夏(Ferdinand Manniicher)研制成功一种带楔形闩体的新式枪机,同时还发明了弹夹。这种弹夹将零散枪弹整齐地排列固定在一个金属片做成的小零件中,并将它们一起压入弹仓,以达到快速装填的目的——这就是著名的曼利夏弹夹供弹系统。这套系统被曼利夏应用到M1886步枪上,并被奥地利军队采用。该枪服役时间虽短,但因其出色的快速装填性能,让很多枪械设计师认识到在固定弹仓时代,弹夹在快速装填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后来,无烟火药诞生,它的应用使得枪弹的口径和体积变小,弹头也改为尖头流线型。枪弹的演进促使固定弹仓和弹夹相应地得到进一步发展。 德国人在枪械发展方面始终不落后,他们将无烟火药枪弹和曼利夏设计的弹夹结合在一起,迅速研制出著名的M1888“委员会步枪”。该枪集各家之长于一身,特别是它使用的5发漏夹较曼利夏式有了改进,装填时不必考虑方向,使其再装填速度有更大优势。德国凭借M1888和随后更加完善的M1898毛瑟步枪,在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发展上得以傲视群雄。随着德国步枪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与之相配套的弹夹也得以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枪械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种类弹夹自诞生以来,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漏夹(enblock clip),也称漏桥;一种是桥夹(stripper clip),又叫弹条、条夹或填弹条。两者的结构、使用方式均不同。在结构上,漏夹为半包络式(M1伽兰德步枪漏夹)或全包络式(毛瑟M1888步枪漏夹)结构;桥夹为条形,只卡住弹壳底缘。在使用方式上,漏夹需装在弹仓内使用,枪弹发射完后,漏夹会被弹出或从弹仓中落下,而桥夹向弹仓中完成装填后,则要将其取出(某些枪型,例如毛瑟Kar98k一类可以直接在推第一发枪弹入膛时用枪机前端直接撞掉桥夹)。 漏夹及其典型代表漏夹的出现漏夹出现得比较早,其是由金属薄板制成的、用于固定和装填枪弹的一种框架形装置,夹体上下口部两侧有抱弹卷边,侧面一般有突起的定位点或凹槽,后部也有突笋,用来使漏夹准确定位并固定在弹仓中。而在步枪弹仓中则有配合漏夹插入的导槽。枪弹以单排或双排纵向排列在漏夹中,装填时枪弹连同漏夹一起压入弹仓。当漏夹中的枪弹打完后,根据弹仓结构的不同,空夹会被托弹板弹出或从弹仓下方的抛夹口落下。这种装置的缺点是,在漏夹内的枪弹打完之前不能进行补充,而且如果不使用漏夹,则无法直接将零散枪弹装入弹仓。 漏夹又分单排漏夹和双排漏夹两种。 单排漏夹单排漏夹中最典型的代表是德国M1888步枪配用的漏夹,可容纳5发7.92mm圆头步枪弹。其漏夹两侧有圆形开口,后部冲压有固定漏夹的突起,漏夹上下对称,可以从任一方向装填。早期的M1888漏夹由黄铜冲压成型,后期改为钢制。另一种典型的单排漏夹是前文提到的曼利夏步枪配用的不对称漏夹,其侧面形状类似平行四边形。由于曼利夏步枪发射带突缘的8×56mm枪弹,为方便枪弹排列,漏夹只能设计成这种上下不对称的样式。该漏夹后部冲压有固定突起,一端抱弹卷边,两侧均压有防滑纹,需保持卷边一端向上,才能将漏夹正确装填进弹仓。 双排漏夹双排漏夹中最著名的是M1伽兰德步枪使用的8发漏夹。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8发漏夹,一种是教练弹专用的4发漏夹。美国生产的供M1伽兰德步枪使用的0.30-06英寸步枪弹在出厂时就直接将枪弹压入漏夹中,连同包装一起发放到士兵手中。M1漏夹采用双排交错排列的方式来容纳枪弹,和现代双排双进弹匣内部枪弹的排列方式相像,但不同的是因为漏夹是上下对称的,装入弹仓时无方向要求,因此第一发枪弹可能是漏夹左侧的枪弹,也可能是漏夹右侧的枪弹,没有固定位置。M1漏夹由薄弹簧钢板整体冲压成型,表面经过发黑或者磷化处理,呈现亚光黑色或者灰色,底部多冲压出同心圆状突起条纹,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同心圆中间一般冲压有生产厂字母缩写或者标志。漏夹两面各有一条突筋及定位突起。两面定位突起位置相反,使其正反均可压入弹仓。M1漏夹经过热处理,弹性较好,打完弹出和跌落到坚硬地面时会发出声响,这点在热门电视连续剧《兄弟连》中曾有反映,那种独特的声音使得M1伽兰德步枪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桥夹及其典型代表桥夹诞生桥夹诞生的时间比漏夹晚,但其使用范围却远超过前者,特别是现代军用半自动步枪使用的基本上都是桥夹。桥夹大多由金属制成,也有少数使用非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一般呈条形。使用桥夹装填的枪械在机匣相应位置上多预留有桥夹滑槽,将装有一定数量枪弹的桥夹插入滑槽,由桥夹两侧的定位突起保证插入位置正确,然后用力将枪弹向下压入弹仓,再拔下空夹,即可完成装填。 典型代表毛瑟M1898步枪弹夹 桥夹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毛瑟M1898步枪使用的5发桥夹。由于二战结束前使用毛瑟7.92mm步枪弹的步枪种类很多,因此凡生产过该型枪及弹的国家基本都生产过这种5发桥夹。各国生产的桥夹结构大同小异,但材质和表面处理各有千秋。德国原产桥夹分为夹体和弹簧片两部分,有的国家生产的还带有第三个零件——托弹板,有的则将弹簧片和夹体合二为一。毛瑟M98桥夹夹体有一定弧度,以适应弹体锥度,夹体断面为槽形,两侧边缘折回,用于卡住枪弹底缘。夹体底部有两条平行的凹槽,以增强夹体强度并起到支撑弹簧片的作用,两侧有定位突起(德造原品的特征之一是每侧的定位突起为3个)。弹簧片由弹性较好的高碳钢制成,侧面呈浅“W”形或者两头略翘起的“一”字形,两端各冲压出一个舌形小尖,将弹簧片卡在夹体底部凹槽上的两个小孔中,使其固定后不易分离。早期夹体一般是黄铜材质,后多改为全钢制造。德造钢质桥夹多采用镀镍处理,防锈能力强,表面光滑,压弹顺畅,后期也有镀锌处理的。另外,毛瑟M98K步枪的桥夹装填系统还有一特别之处,那就是填装完毕后如遇紧急情况,可不必拔下桥夹而直接推枪机向前复位,桥夹就会自动弹出。其主要原因是M98K桥夹的滑槽并不是密闭的,桥夹可以从滑槽上滑脱出来,只要用力向前推动枪机,桥夹下端受到撞击,就会像跷跷板一样向后面飞出,这样的设计非常符合战场条件下的应急使用。 各国脱胎于毛瑟M98的步枪使用的桥夹与德国原产品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如美国M1903步枪虽然改为发射0.30-06英寸枪弹,但也使用类似的5发桥夹,枪弹出厂时基本上都预装在桥夹上。这种桥夹的特征为夹体和弹簧片两端边缘呈弧形,弹簧片两端各有一翘起的抱弹爪,防止枪弹意外滑出。弹簧片截面形状多为两头高中间低的倒梯形,两端冲压有突起,刚好卡在夹体两侧的缺口内,防止滑脱。夹体两侧各有两个定位突起,底部多有两条平行加强槽,表面采用磷化或者镀锌处理。 三八式及九九式步枪弹夹 日本以毛瑟步枪为基础研制的三零式及三八式步枪采用了一种独特的6.5×50mm半突缘步枪弹,两枪都采用双排固定盒式弹仓,弹仓有独立的抱弹口。它们对应的三式圆头弹和三八式尖头弹都使用由铜质夹体和弹簧钢片组成的5发桥夹,但后期也有全钢制造的产品。其宽度和毛瑟M98桥夹接近,定位突起每侧各为两个,底板稍有弧度,多数没有加强槽,弹簧片固定方式和毛瑟M98桥夹一样,由弹簧片上左右对称的小爪固定。不同工厂制造的桥夹在细节上略有不同,有的在夹体中间带有一个或两个小孔。 日本九九式步枪使用的是7.7×58mm无突缘弹,其底缘直径和三八式枪弹接近,所以早期使用的桥夹和三步枪桥夹是通用的,后期生产的九九桥夹夹体改为钢质,冲压折弯角圆度较大,底部有一个或者两个圆孔。 日本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漏斗式供弹机构,必须使用桥夹才能正常供弹,将6个5发装的桥夹并排放入漏斗中,最下面的桥夹中的5发弹打完后,桥夹自动从漏斗下面的开口中漏出。也就是说,它不像一般的桥夹那样完成装填后就用手取出,而是发射完一个桥夹中的弹,桥夹被弹出。 李·恩菲尔德步枪弹夹 英国使用的0.303英寸步枪弹是最早使用无烟火药的枪弹之一,使用该弹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早期设计的是8发弹仓,后改为10发双排弹仓,弹仓设计有独立的抱弹口。与同时期流行的步枪相比,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弹仓容弹量高出1倍,并且已经具备现代双排双进可卸弹匣的基本特征。但该枪使用的桥夹仍为5发容弹量,装满弹仓必须得分两次完成。这种桥夹只有夹体一个零件,材质也只有薄钢皮一种,表面为发蓝或者磷化处理。因为0.303英寸步枪弹是突缘式的,所以桥夹卡弹的方式设计成弹底全包样式,夹体没有弧度,两侧有定位突起。为减轻质量,在桥夹底部和两侧都开有不同数量的圆孔或者椭圆孔。这种桥夹在大部分使用0.303英寸枪弹的步枪上都可以使用,但英国海外殖民地兵工厂以及意大利生产的桥夹开孔数量和形状不一样,只能适用特定的步枪。如英海外殖民地兵工厂生产的比较典型的一种产品,其底部有纵向交错的4个圆孔,两侧边缘略向内弯曲,将枪弹卡住,不至于从两侧和前部滑出。 莫辛·纳干步枪弹夹 苏联莫辛·纳甘M1944步枪同样使用突缘枪弹,所以配用的5发桥夹与英国0.303英寸桥夹类似,同样只由夹体一个零件构成,大部分没有开孔,夹体通直,两侧有向内的折边。早期产品的夹体两端各有一对抱弹爪,后期则取消了抱弹爪。另外,早期产品采用黄铜制造,后期多为钢制,表面处理有白色镀镍和黑色发蓝等区别,还有表面未经处理的原色桥夹。和其他步枪使用的桥夹不同的是,该桥夹上没有任何定位突起,因为该枪在使用桥夹装填时,桥夹插入机匣顶部预留的桥夹滑槽,桥夹会被阻弹器卡住,保证位置正确。俄国生产的桥夹底部多冲刻有厂家标识。 中国53式步骑枪即是仿苏M1944步骑枪而成,并且沿用了该枪的桥夹。国产53式桥夹同样有铜制和钢制两种,外形则和简化工艺、取消了桥夹两端抱弹爪后的后期原产桥夹一样。 56式半自动步枪弹夹 我国沿用的另一种俄式桥夹就是56式半自动步枪上使用的56式桥夹。该桥夹容弹量为10发,同样由单一零件构成,使用冷轧钢板冲压而成。在夹体底部两侧直接冲压出弹簧片,弹簧片经热处理后两端翘起,用来顶住两侧的枪弹,增加枪弹底缘与桥夹导槽的摩擦力,防止枪弹脱落。夹体两侧各有两个定位突起。国产56式桥夹大多采用中碳钢制作,表面经磷化处理,呈灰色,少数采用发黑处理,为蓝黑色。 手枪上使用的弹夹以上介绍的是步枪使用的弹夹,但弹夹的使用对象并不只局限于步枪,有些手枪和冲锋枪也使用弹夹来帮助提高装填速度。如著名的德国毛瑟C96驳壳枪,其采用一种双排双进10发固定弹仓,装填时需要使用配套的10发专用桥夹。该桥夹类似加长的毛瑟M98桥夹,也是由两个零件构成,只是夹体宽度稍窄一些,两侧也各有两个定位突起,背面多数有贯通夹体的两条加强槽。材质多为钢质,表面经过镀镍处理,也有部分采用铜质夹体和钢制弹簧片的式样。毛瑟驳壳枪使用的枪弹有7.63×25mm毛瑟手枪弹和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两种,但这两种枪弹底缘直径接近,所以无论是7.63mm还是9mm口径,都可以通用该桥夹。毛瑟C96手枪的装填方式和步枪一样,拉开枪机后,将桥夹插在机匣顶部的弹夹滑槽中,以拇指用力压下枪弹,完成装填后,拔下空桥夹,再后拉枪机并松手,枪机复进同时便推弹进膛,进入待击状态。不使用桥夹虽然也能装弹,但比较麻烦,需要一只手保持枪机一直呈拉开状态,另一只手逐发将枪弹压入弹仓。 现在美国市场上能够见到的一种背面冲刻有“7.63×25mm驳壳”字样的中国造桥夹,据说是20世纪80年代为配套出 美国的旧杂式驳壳枪而制造的,其夹体镀有镍层,表面呈银白色,托弹弹簧片多为本色,少数经过发蓝处理。由于原配桥夹价格较贵,所以国外民间爱好者在使用驳壳枪射击时,不少人就用常见的5.56×45mm步枪弹用桥夹来替代毛瑟手枪桥夹进行装填,因为这两种枪弹底缘直径比较接近,桥夹的截面尺寸也基本相同。 另类弹夹大多数弹夹形状都比较规整,而且除了M1伽兰德的8发弹夹外,一般容弹量都是5发或10发,以方便计数。但也有些弹夹形状怪异,容弹量也较为特别。最典型的莫过于瑞士K31卡宾枪所使用的弹夹。K31发射瑞士独特的7.5×55mm步枪弹,弹夹容弹量为6发,做工非常粗糙,外形更是和普通条状桥夹相去甚远,侧面看呈“U”形,只能单方向装填,中间的缺口是留给装填时手指向下压弹使用的,弹头和弹底在弹夹中全被包裹起来,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压弹时枪弹左右窜动碰到机匣而影响装填速度。弹夹下面有抱弹爪,防止枪弹滑出弹夹,有的在侧面弹头位置还开有观察口,用以观察弹种。制造材料也和普通弹夹大相径庭,使用的是少见的镀锌铁皮和非金属材料,后者是浸过蜡或树脂的纤维板,表面比较坚固,可以防水浸泡变形,除节省重要的金属资源外,还可以大大减轻弹夹质量。在与弹仓接触的部分,纤维板表面用镀锌铁皮加强,以防止过快磨损,整个弹夹循环使用次数可达10次以上。这种弹夹还有一个特别之处,那就是不同的外涂颜色代表所装填的不同弹种,以便使用者一目了然,减少装填错误。这种弹夹具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早期K31卡宾枪配用的,侧面只有一条加强筋;另一种为后期弹夹,有两条加强筋,用于匹配改进型K31卡宾枪所使用的带纵向加强筋的弹仓。不过该弹夹的使用方法与普通桥夹没什么不同,将装满枪弹的弹夹压入机匣顶部预留的滑槽口,压入枪弹后,拔出空弹夹,即可完成装填。 弹匣时代的弹夹现代枪械绝大多数都采用可分离盒式弹仓,也就是常说的弹匣来供弹,这使得弹夹的地位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要,但有了弹夹的帮助,装填弹匣时同样可以节约时间且省力。使用者可以通过使用弹夹,在10秒之内装满一个30发弹匣,而逐发手工装填可能需要一分钟或更长的时间,在战斗环境下,这可能是赢得胜利的关键时间。 一般使用双排双进、容弹量超过15发以上弹匣的武器,其使用的枪弹在包装中都会配有弹夹。其实这种办法在二战期间就开始使用,如美国的M1系列卡宾枪采用双排双进的15发或30发容弹量弹匣,所使用的0.30英寸卡宾枪弹就配有10发桥夹。这种弹匣在设计上并未预留桥夹滑槽位置,所以需要通过一个连接器,使弹夹连接到弹匣上,一次即可将10发枪弹装入弹匣。大部分二战后生产的0.30英寸卡宾枪弹出厂时都是预装在桥夹上,同时若干桥夹配有一个连接器。5.56×45mm小口径步枪弹是美国M16枪族的标准弹药,5.56mm步枪弹出厂时也都预装在10发桥夹上,以方便装填使用。这种桥夹和0.30英寸卡宾枪弹桥夹结构类似,弹簧片均为梯形截面、两侧边缘上翘的式样,两端各有一个翘起的抱弹爪,夹体背面有贯通的两条加强槽。弹簧片的固定方式也一样,夹体两侧各有两个圆形定位突起,以配合连接器对弹匣进行装填。 苏联AK74系列小口径枪族使用口径更小的5.45×39mm步枪弹,在装填弹匣时,也会使用一种15发装桥夹。这种桥夹和其他桥夹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其使用一种单方向的分离式弹簧片,桥夹一端向上折起,使得枪弹只能从另一头装入,装入的时候需将弹簧片压下,然后将枪弹依次滑入桥夹。该桥夹只有两个零件组成,结构比较简单,材质为钢质,表面多为磷化防锈处理。在装填弹匣时,用连接器将桥夹与弹匣连接起来,两次就可以装满一个30发的普通弹匣。 中国在1987年定型87式5.8×42mm步枪弹后,由于这种新型小口径步枪弹底缘和弹壳锥度均不同于56式步枪弹,无法沿用56式桥夹,因此新设计了一种5.8mm步枪弹专用的10发桥夹。其只有一个零件,长度和宽度略小于56式桥夹。材质为薄钢板,表面经过磷化处理,呈亚光灰色,两侧中间位置各有一个定位突起。目前使用新型包装的5.8mm步枪弹在出厂时,为方便装填,均事先装在桥夹上。装填时,同样需要先通过连接器将桥夹和弹匣连接在一起,然后压弹入匣,像95式自动步枪使用的30发弹匣,只需压装3次即可填满。 后续发展——装弹器现代枪械需要更大容量和更快再装填速度的供弹具来提供更持久的火力,同时对装弹器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传统弹夹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出了各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快速装填工具。例如“Esayloader”装弹器就是传统弹夹的一种延伸。 弹夹体积小巧轻便,可以随同弹药包装一起出厂,较为经济,加上应用的广泛性和普及性,因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仍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助装弹工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