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堂镇实验中学 |
释义 | 学校简介中堂实验中学位于湛凤路和规划一路旁,总占地面积160亩,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总投入约1.8亿元。学校总体布局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三大部分,共13座主建筑工程,其中教学区包括办公楼,1、2号实验楼,文艺楼,1、2、3号教学楼,多功能教学楼;运动区包括体育馆、足球场、篮球场等;生活区包括饭堂、教师宿舍、学生宿舍楼。楼房间全部用连廊连接,是一所设计科学、设备先进的园林式学校。在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校于2008年9月1日顺利开学,目前,学校共有48个教学班,学生2518人,教职员工252人。 办学宗旨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校训爱国 厚德 博学 慎思 办学目标总体目标:努力创建一所在东莞市有影响力的,有综合竞争力的现代新型学校,力争早日达到省一级学校标准。 1、近期目标:紧紧抓住合并办学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断开创学校的新局面;第一年成功创建市一级学校,争取用两年时间,将学校建设成为中堂镇一流的初中。 2、中期目标:不断深化学校各项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立足中堂,走出中堂,尽早达到省一级学校标准。 3、远期目标:将学校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条件、现代教育手段的初级中学;成为学生喜爱,家长称赞、社会认同、政府满意的学校;成为一所在市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综合竞争实力的现代新型学校。 办学历程创办中堂实验中学是我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后一项重要的后续工程,是中堂镇调整中学布局,取消原来6所联办中学,实施初中联合办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群英学校初中部分离出来成为市第四高级中学的重要举措。实验中学的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解决用地和资金问题上全力支持,优先安排。市政府和教育局及镇有关领导曾多次到我镇现场办公,为实验中学的建设排忧解难。学校于2007年1月筹建,2008年9月1日正式开学。 师资队伍中堂实验中学是一所全新的镇办初级中学,2008年9月开学。全校教职工253人,其中专职教师160人。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1人,本科学历的教师116人,专科学历的教师43人。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2人,中学一级职称的教师58人,中学二级职称的教师53人,中学三级职称的教师8人。这些教师主要来自原群英学校初中部、潢涌中学、三涌中学、袁家涌中学、蕉利中学和新招聘的优秀应届毕业生。 作为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团队,大家在磨合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初步形成了“求真务实、吃苦耐劳、严谨治学、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实中精神”,使我校各项工作步入了和谐有序、稳定健定的发展轨道。 办学特色我校是一所新办的学校,2008年下半年开始招生。一个多学期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教育的方针,坚持德育为本,育人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彰显办学特色,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确立“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的特色办学理念。 1、我校是按照省一级学校的硬件标准投资兴建的,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学校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并配有生物园、地理园,周边有农田、菜地、水渠等天然教育基地,为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 2、我校生源来自中堂农村,学生环境意识较差,有些连起码的卫生习惯都尚未养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并将之作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势在必行。 3、作为一所合并校,完善制度是一个方面;培育校园文化,构建书香校园才是立校之本。 4、按照学校近期发展规划,第一年要成功创建“市绿色学校”,大力开展环境教育既能有力地推进素质教育,符合我校的办学思路。 具体措施 1、坚持开展“主题月教育活动”。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做文明人,做合格的中学生。上学期我们结合我校特点,分别进行了“安全教育月”、“文明礼貌教育月”、“环境教育月”等活动,通过旗下讲话、倡议书、演讲比赛、现场作文、手抄报、板报评比、专题讲座等形式,为构建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提供了精神保障。 2、完善制度,严抓纪律,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作为一所新学校,要让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适应新学校的要求,必须有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而订制度、抓纪律是前提和保障。因此,全校上下统一认识,步调一致,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校教育教学的秩序很快走上正规。学生们逐步适应了寄宿学校方方面面的要求,教学区、宿舍、饭堂秩序井然,教育和管理上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和特色。 3、加强环境教育,教育学生自觉养成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节约水电的习惯。刚开学时,学生的环境意识较差,乱涂乱丢、损坏公物、浪费水电现象严重。对此,我们一方面细化管理制度,一方面加强教育引导,让他们从小养成爱护公物,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的习惯。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对学生们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使每个同学心中有环境,人人爱环境。经过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我校学生的卫生意识、节约意识得到增强,良好的卫生习惯初步养成,同时文明礼貌的意识得到提高,校园内能主动向师长问好、拾金不昧的同学越来越多。 4、以课堂教学为依托,深入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建设书香校园。 1、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校是文化教育的殿堂,我们努力营造校园良好的文化环境,建设书香校园,着力打造“学在实中”的文化品牌。因此,我们要求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把课堂作为教育的主战场,并把“渗透教育”作为优质课的指标之一以促进教师习惯的养成。 2、环境教育与学风建设相结合。通过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们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勤奋学习,主动发展,立志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人才。目前,我校学生自觉学习,发奋学习的风气日渐形成。早晨6:50时,大多数同学就回到了教室,校园沐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早晚课间秩序井然,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3、环境教育与第二课堂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个课堂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平台。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我们对校园环境进行认真的规划,通过添置文化设施,为校园增添浓郁的文化气息;文艺、体育、美术、书法、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兴趣小组应运而生,各项活动成果展示在师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2009年1月7日我校举行的“飞向明天”文艺晚会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4、创办清新湾文学社,出版《清新湾》校刊,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我校的文化建设和发展写下重重的一笔。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在创建“绿色学校,书香校园”的征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在学校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也摸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有效的做法,为学校的进一步持续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也深知,走特色办学之路,需要学校历史和文化的沉淀,我们任重而道远。 未来展望1、学校德育: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变革学校德育管理模式;以教会学会做人为基点,健全学生人格。深入研究“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特色德育;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德育队伍建设日趋成熟,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德育机制,探索“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双自”德育模式;探究、拓展全寄宿制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走“绿色校园、书香校园”的特色办学之路。 2、教学科研:“向教学科研要质量、向教师发展要质量”的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逐年高涨。前三年为学校教科研的起步阶段,要求教师每学期上交教学论文或案例,逐步树立教科研意识;要求中青年教师3年内至少有1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获奖。教研组在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品牌塑造和特色发展等方面富有成效,校内的教坛新秀、区域名师和学科领头人崭露头角。三年后部分科组有能力承担市级以上的教研课题。 3、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岗位充电,三年后学历达标100%。教师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趋于合理。随着高、中层管理队伍的成长成熟,学校将实现由“管理型学校”向“学习型学校”的转变。 4、办学成绩:中考成绩逐年提高,头两年成为中堂镇的龙头学校;随着学校教师的成长、管理的成熟、知名度的提升,生源也将逐年优化,五年左右学校将完成中期办学目标,成为东莞市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综合竞争实力的现代新型学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