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棉所63
释义

品种信息

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品种特性:转Bt+CpTI基因中熟杂交种

国家审定:国审棉2007017

育种者:杨代刚、周晓箭、王海风、孟清芹

中棉所63(原代号:中00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所以常规陆地棉新品系“9053”为母本,以国产双价转基因(Bt+CpTI)抗虫棉新品种改良系sGK9708选系P4为父本,配制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F1代),2004-2005年参加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突出。

特征特性

丰产性

2004--2005年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35点次汇总结果,中棉所63平均子棉产量3567.30 kg/hm2,比对照种(湘杂棉2号F1)增产10.1%;平均皮棉产量1478.55 kg/hm2,比对照种增产10.0%,居第1位,增产极显著。霜前皮棉产量1310.40 kg/hm2,比对照增产10.2%。2006年长江流域棉区10个点生产试验结果,子棉、皮棉产量分别为3876.00 kg/hm2、1585.50 kg/hm2,分别比对照种(湘杂棉8号F1)增产0.4%和增产2.3%。

纤维品质

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2004--2005年长江流域区域试验35点次棉样汇总(HVICC校准值),上半部平均长度30.0 mm,断裂比强度29.1cN/tex,麦克隆值4.8,断裂伸长率7.0%,反射率76.1%,黄度深度8.2,整齐度指数84.2%,纺纱均匀性指数139。各项指标协调且明显优于对照种。

抗性鉴定结果

1、抗棉铃虫性。江苏农科院植保所鉴定,平均抗性级别3.75~3.83,综合抗性级别为高抗。

2、抗红铃虫性。华中农业大学鉴定,高抗(抗)红铃虫,其中2004年种子虫害率3.57,比CK减64.5%抗虫级别为抗虫;2005年种子虫害率0.83,比CK-93.4%,抗虫级别为高抗。

3、抗枯萎病性。华中农业大学鉴定,枯萎病相对抗指14.07~10.70,抗级为耐。

4、抗黄萎病性。华中农业大学鉴定,黄萎病相对抗指15.63~22.00,抗级为耐。

特征特性

出苗较好,植株塔形,株高中等,果枝紧凑,茎秆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叶色较深,铃卵圆形,吐絮畅。生育期125天,株高109.50~121.0cm,果枝17.81个,单株成铃25.57~29.5个;铃重5.71~6.6g,衣分40.9%~41.52%,子指9.81~10.3g,霜前花率88.57%~93%,僵瓣率4.4%~12.24%。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

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冬闲田和套种田4月上旬营养钵育苗,油(麦)后棉4月20日前后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直播4月10-20日播种,播前抢晴天晒种2~3天。

2、合理密植。一般地力田块密度每公顷2.4万~3.0万株。

3、配方施肥。底肥重施有机肥,酌情轻施苗肥,蕾期忌施速效氮肥,及时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后期注意防早衰。每公顷施纯氮375kg、纯磷195kg、纯钾375kg。

4、全程化控。2.5%助壮素,每公顷用量:苗期60mL,蕾期90~120mL,花期180~240mL。

5、综合防治病虫害。⑹不宜在枯萎病和黄萎病重病区种植。

6、保持品种种性和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

转基因抗虫杂交种保持品种种性首先要求其亲本每年使用育种家种子。亲本经过严格自交后进行原原种扩繁,繁种田四周设置150m左右的隔离区,在育种家或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亲本繁殖。

制种基地要集中连片、通风向阳、地势平坦,无枯、黄萎病或病害极轻、管理水平较高,按《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操作规程》进行杂交制种。F1代种子生产的技术要点按农业部2004年编的《棉花生产技术规范》执行。

适宜地区

适宜在湖北全省,湖南北部,四川盆地,河南南阳,江苏、安徽淮河以南(盐城除外),浙江沿海的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审定意见

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并在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进行小面积示范,同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证书号:农基安证字(2006)第219号和第220号。2007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4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