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棉所51
释义

基本信息

作物名称:中棉所51

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品种特性:转Bt基因中熟彩色棉杂交种

国家审定:国审棉2005007

育种者:杜雄明、孙君灵、周忠丽

适应性和适宜地区:中棉所51适宜在黄河流域棉区作春棉品种种植

品种简介

中棉所51是利用丰产优质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1选系971201为母本,综合性状较好的棕色彩色棉RILB263102为父本,杂交制种而成的彩色、高产、优质、抗虫、杂交棉品种。2001—2002年参加全国黄河流域抗虫春棉品种区域试验,在两年区域试验中,作为彩色棉表现出优质、高产和抗虫,被推荐参加2003年国家黄河流域抗虫棉生产试验。2005年获得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证书,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我国第一个国审彩色棉品种。

特征特性

生育期131天左右,株高89.7cm,果枝始节位7.0节,单株结铃16.4个,铃呈卵圆形,铃重5.4g,衣分38.1%,子指10.2g。株型较紧凑,果枝上举。叶片大小适中,叶色稍淡,茎秆茸毛多,苞叶较大,出苗较快,苗壮,前期长势好,后期长势较弱,整齐度好,结铃性较强,早熟性好,果枝始节位较低,吐絮畅而集中,抗虫性好,抗枯萎、耐黄萎病,棉纤维为浅棕色。

纤维品质:由黄河流域抗虫春棉区域试验各点供样,2001—2002年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两年平均结果,上半部平均长度30.5mm,比强度30.4cN/tex,麦克隆值4.5,纤维整齐度为84.7%,伸长率为6.7%,适于纺中高支棉纱。

抗病虫性: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网室和人工病圃鉴定,二代棉铃虫蕾铃被害率14.65%,虫害减退率80.08%,百株幼虫6.3头,枯萎病病指为5.47,黄萎病病指为26.15,综合评价为抗虫性2级,抗枯萎、耐黄萎病品种类型。

产量表现

区域试验两年平均结果为每公顷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629.3、1378.5和1302.8kg,2001年分别为对照中棉所38的100.2%、99.4%和100.8%,2002年分别为对照中棉所41的102.4%、94.7%和95.7%,霜前花率为94.4%。2003年生产试验结果为每公顷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886.0、1095.0和1054.5kg,分别为对照中棉所41的106.7%、97.1%和101.4%,霜前花率为96.3%。

栽培要点

1、播期。黄河流域棉区春直播4月中旬播种,地膜覆盖或营养钵育苗移栽,播期可适当提前。

2、密度。每公顷为3.75万株左右。

3、科学施肥与灌溉。该品种前期生长发育快,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使用,一般底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每公顷施优质农家肥60m3以上、复合肥1050—1200kg,尤其注意增施磷、钾肥,初花期施饼肥和复合肥,重施花铃肥,中后期及时喷叶面肥和补施盖顶肥。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初,棉花现蕾后期到开花初期,结合施肥培土进行灌头水,以后灌溉次数应视旱情而定。且注意进行适时化控。

4、治虫原则。根据不同年份棉铃虫发生情况,适时防治,特别应注意蓟马、棉蚜、盲蝽和红蜘蛛等非鳞翅目害虫的防治。

5、注意事宜。该品种种植区最好与白色棉花隔离种植,以防彩色棉污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