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棉所43
释义

基本信息

作物名称:中棉所43

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品种特性:中早熟棉

省级审定:豫审棉2003004,新农审字(2005)第26号,陕引棉2006001

品种权授权日:2009年1月1日

品种权授权号:CNA20050733.8

育种者:郭香墨、张永山、刘海涛、褚丽、刘海菊、姚金波

适应性和适宜种植地区:该品种适合黄河流域春播和春套种植和新疆南部种植,肥水条件较好地区更为适宜

品种简介

中棉所43(中2230—35)亲本组合为石远321×5716,该品种2000—2002年参加河南省春播品种区域试验,2002年同时参加河南省春播品种生产试验,2003—2006年先后通过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

生育期127天,属于中早熟麦棉套种品种,株高94cm(新疆株高55—50cm),植株塔形,叶片中等偏小,叶色淡绿,出苗快,前中期长势强健,结铃性强,铃长卵圆形,铃重5.2g,衣分39.6%,子指10.9g,吐絮畅而集中,易收摘,纤维洁白有丝光。

纤维品质: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上半部平均长度30.1mm,整齐度73.6%,比强度31.2cN/tex,伸长率5.81%,麦克隆值4.86。

抗病性: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植物保护研究室抗病性鉴定结果,平均枯萎病病指4.4,黄萎病病指20.6,属于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品种。

产量表现

2000—2002年河南省春播品种区域试验结果,中棉所43平均皮棉和霜前皮棉每公顷分别为1321.5kg和1090.5kg,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5.6%和11.6%,居参试的常规品种首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2年河南省生产试验结果,皮棉每公顷产量1252.5kg,比对照品种中棉所41增产3.2%,霜前皮棉亩产1177.5kg,较对照增产4.4%,霜前花率94%。

2002—2003年参加新疆自治区区域试验,皮棉和霜前皮棉分别为每公顷2309.1kg和2106.6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35增产13.4%和19.9%,均居参试品种首位。生产示范中,亩产皮棉2550—3150kg,霜前花率90%。

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中棉所43属于中早熟类型品种,在河南省一熟春播地区直播条件下,播种期4月25日左右为宜,在麦棉春套条件下,播种期4月28—30日。

2、合理密植。该品种株型偏紧,春播种植每亩密度3500株左右,麦棉春套条件下每亩密度3800—4000株,新疆每亩密度1.3—1.7万株。

3、肥水管理。该品种早发性好,需肥量大,一般底肥应占总施肥量的60%,每亩施优质农家肥4m3以上,每亩复合肥70—80kg,尤其注意增施磷、钾肥,提高中后期生长活性。初花期施饼肥和复合肥,后期喷叶面肥。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中后期注意浇水,防止早衰。

4、适时化调。6月下旬至7月上旬根据天气和棉花长势适量化调,掌握少量多次,7月下旬以后用量适当增加。一般该品种用量少于其它品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3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