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麦9号 |
释义 | 基本信息品种名称:中麦9号 品种类型:小麦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审定情况:1997年北京市、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980006。 品种来源:泗阳936//(1523/1542)83鉴25 特征特性中麦9号,冬性,抗寒性较好,经过冻年考验,在北京能安全越冬。幼苗健壮,叶色深绿,叶片肥厚有腊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在北部麦区75—80厘米,在黄淮北片为80—85厘米,基部节间短,穗下节间长,茎秆粗壮坚韧,抗倒伏力强,穗层整齐,穗大、多小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白粒,角质、品质好,蛋白质含量13.6%,熟期中晚,抗条锈病,白粉病轻,后期落黄好。据多点调查,每亩穗数40万左右,每穗30粒左右,千粒重50克,即可获得500公斤左右产量。 产量表现1991年和1992年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鉴定和品比,产量均居首位。1992年品比平均亩产507.5公斤,比对照丰抗2号增产18.3%。1993—1995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冬小麦高肥组预试和区试,在8个试点中平均亩产在参试品种中两年居第一位,一年居第二位,三年平均产量居第一位,比对照品种冀麦30增产9.5%。1993年参加北部冬麦区冬小麦高肥联合鉴定试验,在5个试点20个参试品种中,中麦9号平均产量位次居第二,比对照品种增产显著。其中北京和河北省满城县两个试点产量居首位,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6.3%和16%。1993至1995年在北部冬麦区的北京、廊坊、保定、唐山、沧州等地和黄淮北片冬麦区的衡水、邢台、邯郸、山东省东平县、淄博市等地试种成功,出现了大面积亩产450—550公斤的丰产方,1995年夏收出现一批亩产超600公斤的高产田,最高亩产达652.0公斤。1993年到1994年冬遇到历史上罕见的小麦冻害,在黄淮北片表现抗寒性强,在北部冬麦区经受住了考验,能够安全越冬。 适宜范围该品种适宜在北纬34℃至北纬40℃的北部冬麦区和黄淮北片冬麦区中等以上肥水条件下种植。 栽培要点中麦9号,配方施足深施底肥,适当深耕,适期播种每亩基本苗黄淮北片10—15万株左右,北部冬麦区20万左右为宜,小麦返青(或起身)至拔节初期要进行蹲苗,促根系深扎,加速无效分蘖消亡。待基部节间露出地面5厘米左右时浇拔节水,重施肥,浇好抽穗和灌浆水。注意防治病虫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