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楼 |
释义 | 中楼又名大观楼,位于户县县城四街中心。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仿西安钟楼格式。 原名文昌阁。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乾隆十年(1745)重修后称大观楼。 又以位居四街中心,群众习惯称中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修东北角台座;1957年大修,亮椽揭瓦并油漆;1980年加固重修楼座;1981年彩绘外部。 大观楼基座一层,楼阁二层。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总高24.55米,基座高6.40米。四周洞口题字东“迎旭”、南“览胜”、西“瞻紫”、北“拱极”。 现存清乾隆李文汉《重修大观楼记》石碑一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中楼的周边环境进行了治理,新建的古槐广场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及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文庙广场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届时中楼将以更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 户县中楼,座落在县城东西南北四街中心,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原名文昌阁,清康熙时改称中楼,乾隆年间又改为“大观楼”,但因其当邑之中,所以人们一直习惯称为“中楼”。 楼体为木质结构,广深各三间,外加围廊共五间。整个建筑严谨庄重,全部装饰绚丽典雅,重檐复屋,四角攒尖,雕梁画栋,饰以斗拱。楼檐四角,如鸟展翅,楼脊宝顶,直插苍穹,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是一座雅致肃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古典建筑。 在中楼东、南、西、北门洞楣上嵌有引人注目的青石横额,分别阴刻着“迎旭”、“览胜”、“瞻紫”、“拱极”八个正书大字。字径盈尺,笔力雄健,书写工整,刻工精细,出自名家之手。观楼远眺,云雾变幻,草木蓊翠,稻畦麦畦,堡寨栉比,道路纵横,风光万状,难以具述。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情趣盎然,流连忘返,春季,可饱万木吐翠的眼福;夏时,可享清风拂面之凉爽;秋天,可望远山红遍;层林尽染;冬日,可观银装素裹,玉树银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