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华锉棒螺 |
释义 | 摘要中华锉棒螺(拉丁名称 Rhinoclavis sinensis)为蟹守螺科、锉棒螺属。生活于潮间带沙滩上,东山等地有发现。分布于日本、东印度群岛,我国的南海和台湾海峡南部。 形态特征贝壳呈圆锥形,中等大而坚固。壳高47.0mm,壳宽17.0mm。螺层约15层,壳顶尖锐。在每一螺层的上部、紧靠缝合线下方,具有一条由结节突起连成的强肋。在螺旋部各层上有3条,而在体螺层上有8条由小颗粒连成的细肋。此外,在壳表面还有许多线纹,每一螺层上具有一位置不定的纵肿脉。体螺层的纵肿脉在腹面的左侧。壳表黄褐色,布有紫色斑、褐色斑点和斑块。壳口呈卵形,倾斜,内面为淡黄色。外唇简单,内唇扩张,紧贴于壳底部。壳轴上有2条肋状皱褶。在前沟的外缘部具有2个粗大的褶襞。前沟突出,其前端向背方弯曲;后沟呈缺刻状。甲为角质,呈卵圆形,褐色,半透明。核靠近左侧。 生活习性生活于潮间带中低潮区。 分布类型海水/咸水生。 产地及产季见于广东、福建及海南岛文昌、琼海、陵水、三亚、儋县、临高沿海。日本、菲律宾、印尼也有分布。 中文名称 中华锉棒螺 拉丁名称 Rhinoclavis sinensis 生物代码 580050020140030005 英文名称 Rhinoclavis sinenese(Gmelin) 地方名称 \\ 中文门名 \\ 拉丁门名 软体动物门 中文纲名 Mollusca 拉丁纲名 腹足纲 中文目名 Gastroroda 拉丁目名 中腹足目 中文科名 Mesogastropoda 拉丁科名 蟹守螺科 中文属名 Cerithiidae 拉丁属名 锉棒螺属 分布类型 Rhinoclavis 形态特征 海水,半咸水 分布 壳锥形。壳高47.0mm,壳宽17.0mm。螺层约15层。每层的上部、缝合线的下方具一条发达的结节状突起螺肋。螺旋部各层具3条,体螺层有8条由小颗粒组成的细肋。每层具一纵肿脉。壳表黄褐色有紫色斑纹。壳口斜。卵形。壳内黄白色,壳轴上有2条肋状皱褶。前沟外缘部具2个褶襞,前沟半管状突出,前端向背方急速弯曲,后沟明显。厣角质。 生活习性 生活于潮间带中低潮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