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旦增 |
释义 |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旦增旦增,男,藏族,1956年9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玉树军分区副政委。 2011年9月20日,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青海玉树,高寒缺氧,自然灾害频繁。在这里工作,要面临恶劣环境的考验,接受生命威胁的挑战。但青海省玉树军分区副政委旦增却放弃在条件较好地区工作的机会,在这里一干就是30多年。旦增坚持留在自然条件极为艰苦的玉树,是为了践行对党和当地群众许下的诺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玉树很穷,当地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为帮助群众过上好日子,旦增在玉树杂多县人武部工作的13年里,克服重重困难,年年骑马翻山越岭,深入到全县8个乡(镇)进行民兵整组,开展扶贫工作。他先后组织民兵建立扶贫点60多个,扶持群众1000余户,有30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400多户解决了温饱问题。杂多县人武部被兰州军区树为“振奋革命精神,开创民兵工作新局面的标兵”。 2001年初,旦增被任命为青海省海西军分区副政委。面对优越的生活条件,他毅然向组织提出回到玉树工作的请求。如愿以偿后,他积极发挥军地双方的桥梁、纽带作用,为玉树地区的和谐稳定作出突出贡献。2005年,杂多县发生虫草纠纷事件。旦增冒着被围攻的危险,深入一线调研,掌握实情动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真诚协商,提出合理建议,使纠纷得到妥善解决。 玉树地震发生,旦增家的房屋全部倒塌,8位亲人遇难、10多位亲属受伤。他顾不上照看亲人,一直冲在救灾一线,两天没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双手被磨得鲜血淋漓,先后从废墟中救出20多名幸存者。随后,他充分发挥地形熟、语言通的优势,引导10多批外援部队顺利抵达任务区,为军地协力抗震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同是军人的一对儿女,也昼夜兼程赶回玉树参加救灾。他们一家3名军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事迹,在救灾部队和灾区群众中广为传诵。 如今,旦增已经55岁了。尽管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依然经常深入到牧民家中嘘寒问暖,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他说:“党给了我一切,我要用一辈子来履行对党和人民的承诺。”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旦增旦增,男,西藏山南人。1956年出生,教授,主任医师。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现任西藏自治区消化学会主任委员,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内镜分会委员,《中华消化杂志》、《中华内镜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 1977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大学,擅长消化内科各种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在各种消化内窥镜下诊疗方面具有独特专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创建始者。先后在区内率先创建了消化内窥镜中心、消化实验室,开展了14项新技术业务,完成了14项高原地区首次进行的医学研究,在国际、国内、区内杂志上发表40多篇论文,并获得国家及区内的成果奖,填补多项区内空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