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释义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写作者同谢山人游览愚池的情景。

作品名称: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创作年代:中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柳宗元

作品原文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新沐换轻帻⑵,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⑶,况与幽人行⑷。

霞散众山迥⑸,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⑹,聊适羲皇情⑺。

注释译文

【注释】

⑴谢山人:一位姓谢的隐士,名字生平均不详。愚池:“八愚”胜景之一,始见柳宗元《愚溪诗序》。愚溪之上有丘,丘东北有愚泉,泉屈曲而南为愚沟,“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可见愚池是一个堵塞愚沟而成的人工池。

⑵新沐:刚洗过头发。帻(zé责):古代的一种头巾。

⑶谐:和谐。尘外:超出尘俗、尘世之外。

⑷幽人:隐士,指谢山人。

⑸迥:远。

⑹机心:机变诡诈之心。付:付予,交付。当路:担任重要官职,掌握政权。此处指当权的人。

⑺聊:姑且。适:往、去到。羲皇情:伏羲时代的民情。羲皇,古帝伏羲。

【译文】

洗过头换上轻薄的头巾,

早晨的愚池露白风清。

这景致最合我脱俗心意,

何况与隐士携手同行?

朝霞散去众山显得更远,

高阔的天空大雁长鸣。

把机变诡诈交给当权者,

我暂且去体验伏羲时的民情。

作品鉴赏

公元810年(元和五年),柳宗元移居到潇水西的冉溪之畔,将冉溪改名为愚溪,并在其新宅附近精心设计建造了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亭、愚堂、愚岛,构成八愚胜景。他还写了《八愚诗》、《愚溪诗序》等诗文,足见诗人对愚溪寓所是情有独钟。此地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诗人在这里过上了闲适恬淡的幽居生活。此诗即写诗人与谢山人早晨同到愚池游览时情景,虽飘然有出尘之思,然毕竟身处逆境,聊作羲皇上人,也只是暂时的自我安慰。

诗的首联写道:“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在一个露白风清的早晨,诗人与谢山人来到愚池边,用清澈的池水洗过头,换上轻薄的头巾,沐浴着习习凉风,惬意极了。这真是一幅无比清静幽雅的图画。天地间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只有愚池边的诗人和相携而至的谢山人。诗句中一个“清”字,既是写眼前景物,同时又点出了诗人心境,情与景交融成一种境界,渲染出诗人的恬淡情趣。初看,上句是叙事,下句是写景。其实,诗人是把自己也当作一景来写了,由于有了人的活动,景物才会如此生动而富于情趣。

愚池早晨这种清静幽雅的景致,使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的感叹。诗人谪居永州已经六年,随着时光的流逝,永州奇异的山水之美,使诗人的心灵多少得到一些慰藉。他移居愚溪之畔后,过着与农圃为邻的村居生活。这种闲适恬淡的生活,使诗人觉得仿佛就是隐居山林。他在《溪居》一诗中写道:“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所以,当他与谢山人来到愚池边,置身于这清静幽雅的景致中,浑然觉得自己已超尘出世,俨然就是一位山林客了。诗的首联与颔联,景与情融溶为一体,创造出了一种物我合一、脱俗造化的境界。

颈联“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高远寥阔的图景:云霞散去,天朗气清,几只大雁鸣叫着飞过蓝天,连绵起伏的群山一直延伸到天际。景因情设,这眼前的景致正是诗人此时胸襟开阔舒坦的具象。政治革新的失败,仕途的失意,曾给诗人以沉重打击。流贬永州的头几年,他倍感冤屈,满怀忧愤。他努力为自己辩谤祛诬,希望一朝昭雪,憧憬有朝一日能够“起复”。但在移居愚溪后,他的心情平定多了。“起复”既已无望,驱散心头的云雾,退一步也海阔天空。于是诗的尾联写道:“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黄周星在《唐诗快》中评价此诗说:“发付机心最妙。”妙就妙在一个“付”字,从字面上看,“付”是“交付”的意思,其实则包含着诗人对官场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机心”极度的轻蔑与鄙视。官场的机变诡诈,诗人向来不屑,更何况此时已远离是非纷争。地处南荒的永州,民风淳朴敦厚,诗人生活在他们中间,仿佛走进了远古的伏羲时代,所以他说“聊适羲皇情”。而句中的“聊”字,又反映出诗人的无奈心情,这种隐居般的生活并非诗人的真心追求,只是暂时自我安慰而已。

王国维把诗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柳宗元把个人的情感渗透在景物中,写出了一种“无我之境”。写景与抒情相交错,情与景相融溶,物我合一,浑然一体,脱俗造化,境界清新高阔,情趣恬淡幽雅,意兴洒然。

作者简介

柳宗元

(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后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卒于柳州任所。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封建论》等。其作品由刘禹锡保存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