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胆酸 |
释义 | 分子式cholic acid中文名称: 胆酸 中文别名: 3α,7α,12α-三羟基-5β-胆烷酸;胆甾烷酸 英文名称: Cholic acid 英文别名: 3α,7α,12α-Trihydroxy-5β-cholanic acid;Cholanic acid CAS号: 81-25-4 分子式: C24H40O5 分子量: 408 纯度: ≥99.0% MDL号: MFCD00003672 Beilstein号: 2822009 EC号: 201-337-8 性状描述: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物理参数:熔点:197-203°C 比光旋度([α]D20):+35°~37.0° 质量规格:纯度(HPLC):≥99.0% 去氧胆酸含量(HPLC):≤1.0% 其它单个杂质含量(HPLC):≤0.5% 总杂质含量(HPLC):≤1.5% 重金属(如铅):≤20ppm 用途说明:生化研究;脂酶加速剂;阴离子去除剂,用于蛋白质的溶解;制备细菌培养基(肠道细菌培养与分离) 贮藏运输:密封干燥阴凉保存 介绍一种固醇,是人类四种主要胆汁酸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种,从它衍生的甘氨胆酸和牛磺胆酸是人类的主要胆汁酸。肝分泌到胆汁中的胆汁盐(胆汁酸的钠盐)是强有力的乳化剂。胆汁流经小肠上部后,胆汁盐乳化脂肪,助其被消化吸收。在乳化脂肪小滴的脂肪酸和甘油酯被小肠下部吸收以后,胆汁盐也被重吸收。它们回到肝并被重新使用,因此,胆汁盐总在肝和小肠间循环。胆汁盐不仅对脂肪,还对所有脂溶性的营养物吸收特别重要。当因患某些疾病发生胆汁盐生成或分泌缺陷时,就会在粪便中出现未消化和未吸收的脂肪。此时,脂溶性维生素A、D、E、K不能完全吸收,能导致维生素A的营养性缺乏。 胆酸是由肝合成,随胆汁排入到十二指肠内,作为消化液的组成部分之一,能促进对脂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当幽门功能不全时,胆酸会反流到胃内,同胃酸一起造成对胃粘膜的损伤,并引起胃痛等不适症状,因此,胆酸是引起胃粘膜损伤的化学因子之一。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铝碳酸镁除了能中和胃酸外,还能与胆酸结合,从而减少对胃粘膜的损伤,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及溃疡的愈合。许多胃痛的病人经过药物治疗后,胃痛症状会在短期内得到缓解,然而被损伤的粘膜完全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如大多数的溃疡愈合需要4至6周的正规治疗,也就是说症状消除不等于病灶消退,给予一定时间的延续用药是必要的。同时要针对胆汁返流的原因治疗。治疗期间,还应戒烟、酒,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对胃粘膜有损伤药物的使用,饮食起居应有规律,避免过度紧张与劳累,对于少数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病人提倡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胆酸盐是油脂乳化剂,在肠中帮助油脂的水解和吸收。某些胆酸还有镇痉、健胃、降低血液中胆甾醇含量等作用。 胆酸的发现胆酸是由德国科学家海因里希·奥托·维兰德发现并对其结构进行测定,获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 鉴 别取本品10mg,加乙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Ⅰ-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异辛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7: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 查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4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0.5%(附录Ⅰ-Ⅸ G)。 炽灼残渣取本品,依法检查(附录Ⅰ-Ⅸ J),残渣不得过0.2%。 含量测定取本品0.4g,精密称定,置250ml锥形瓶中,加水20ml和乙醇40ml,用表面皿覆盖,置水浴中缓缓加热使完全溶解,冷却,加酚酞指示液5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40.86mg的胆酸(C24H40O5)。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C24H40O5)不得少于95.0%。 功能主治体外培育牛黄的原料。 贮 藏密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